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1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人文科学要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不清和方法论不明是当今中国医学人文科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笔者认为,人文科学的核心问题是那些与价值相关的主体间的关系、对话和对文本的理解与解释.澄清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明白临床上医疗纠纷的根蒂和中西医论争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基于同形语素抑制效应, 本研究探讨了汉语复合词视觉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进程。结果发现:(1) 同形异音、同形同音、相同条件相对于控制条件都产生了语素启动效应; (2) 在P2、晚期N400成分上, 同形同音条件与控制条件更为接近, 但与同形异音及相同条件差别显著; (3) 在早期N400成分上, 同形同音条件与相同条件更为接近, 但与同形异音条件差别显著。研究表明, 汉语复合词的视觉识别的早期阶段可能为基于词位的形态-正字法加工, 字形匹配与音位信息是首要影响因素, 但语义是否介入仍未可知; 而晚期阶段则可能为基于词条的形态-语义加工, 主要涉及语义竞争与选择。本研究结果支持了McClelland等学者提出的“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3.
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场伦理之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的伦理之争,主要围绕“人兔细胞融合”实验是否违背伦理,要不要经过知情同意,以及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而进行。这场讨论是正常的,健康的,有益的,倘能加以认真总结,将有助于推进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明创造中, 人们往往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但在看到某一启发性事物(原型)时, 突然产生顿悟, 继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本研究以科学发明创造问题为实验材料, 采取“先呈现问题、后呈现原型”和“先呈现原型、后呈现问题”两种范式, 探讨问题解决中顿悟的原型位置效应, 并采用fMRI技术记录大脑的BOLD信号变化。结果发现:行为结果上, “问题在先”条件下正确率显著高于“原型在先”条件; 大脑激活结果上, 问题先导条件下的原型启发的大脑机制主要表现为左侧颞中回(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和左侧额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的显著激活, “原型在先”条件下, 主要激活左侧扣带回(left cingulate gyrus)、左侧中央前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  相似文献   
5.
偶像崇拜量表的修订及其理论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偶像崇拜量表进行修订获得较好的测量学指标,经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的量表条目为27个,得到五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关系幻想"、"病理边缘",从低到高表示偶像崇拜的不同迷恋程度。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合理性和一致性,不同人口学背景被试共享该理论模型,模型的因素载荷一致性得到完全验证,题目截距一致性得到较大程度验证,可以用作测量青少年偶像崇拜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重大传染病疫情背景下,病原体的不断变异、疫苗保护效力的不确定性以及诸多后遗症会导致疫情难以控制,并且造成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特殊弱势群体—感染患者。在感染患者从疑似患病到康复的期间,影响他人工作生活、恶化疫情防控形势、感染他人、亲友的抛弃、传染病污名化、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社会的歧视与排挤等潜在的道德创伤源会对其内心原本的道德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改变其原有的道德认知并击溃其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产生道德创伤。在此基础上,感染患者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信任问题、精神问题、生存问题以及诸多消极观念。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象学方法,以《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有关人的存在与心神的几个追问为线索,阐述了中医关于人是一个独特存在的三个命题:其一,人是自主的和有态度与行为选择自由的一种存在,人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期望寿命;其二,得神和守神是人之存在的本质特点,对于人类的疾病而言,调神和守神永远处于中医序贯治疗的首位;其三,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是人病不可愈的根本原因,人可以通过自己意志的力量,去实现“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达到“终其天年”期望寿命的目标。认为中医关于人存在本质的这些追问和回答迄今仍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和生存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身体承载着人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部,亦是感知、行动的工具。概述了西方身体现象学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五种不同处境下,人对身体的不同知觉方式,剖析了患者和医生对身体知觉和理解的不同方式,阐述了西方身体现象学和身体知觉方式的研究可能对临床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呼吁医护人员要高度关注患者躯体体验的表达和意义问题,引导患者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知觉叙述的策略减轻病患带来的痛苦,为医患沟通架起平等对话的桥梁,改善临床医学中的非人性化和医患沟通不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选取生态效度较高的科学发明问题材料(分为高启发量与低启发量两类),采用“1对1”和“8对8”的“学习-测试”实验范式,考察午睡剥夺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午睡剥夺处理、范式(“1对1”和“8对8”)和材料启发量高低在原型激活率和问题解决率上主效应均显著,午睡剥夺和范式以及启发量高低在问题解决率以及原型激活率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午睡剥夺影响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这种影响是通过对启发信息应用和原型激活两个加工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