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睡眠限制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其对个体身心机能的影响备受研究者关注。众多研究表明, 睡眠限制会对注意功能、执行功能和长时记忆等不同认知领域的心理加工产生差异化影响, 且影响程度与任务类型、睡眠限制的严重程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4种主要的作用假说:唤醒假说、注意控制假说、警觉性假说以及前额皮层易感性假说。未来研究需要从关注个体间差异、使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重视轻度睡眠限制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82.
1986年WHO推出的“三阶梯”癌痛镇痛用药方案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误区。麻醉科医师必须明确在晚期癌痛治疗转变中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专业能力、保健与防病能力,消除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恐惧症;团队协作能力、新技术的评估能力,实行跨学科综合姑息保健;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晚期癌痛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会运用药物和医疗技术手段,还需配合心理和社会方面进行全面的诊疗,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3.
1986年WHO推出的"三阶梯"癌痛镇痛用药方案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误区.麻醉科医师必须明确在晚期癌痛治疗转变中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专业能力、保健与防病能力,消除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恐惧症;团队协作能力、新技术的评估能力,实行跨学科综合姑息保健;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晚期癌痛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会运用药物和医疗技术手段,还需配合心理和社会方面进行全面的诊疗,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4.
亲社会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本能论、习得论、情感论和认知论对其动机作了理论解释。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的,亲社会行为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通过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5.
索引词不同于专名和限定描述语,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语义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本文首先介绍了索引词的经典解释理论——Kaplan([15])的二维语义论,然后考察了反驳Kaplan理论的四类反例:(a)"only"辖域中受宽松约束的"Ⅰ";(b)第一人称涉己信念报告;(c)转换索引词;(d)延指现象。综合这四类反例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反例不足以否定Kaplan关于索引词直接指称的论断,但Kaplan所否认的"怪兽"确实是存在的。基于此,我们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在文末从索引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中的"我"和"自己"。  相似文献   
86.
7~11岁儿童持续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颜色、图形和数字信号监测的三种警觉任务形式 ,来探索7~ 1 1岁儿童持续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男女儿童持续注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 ;7岁男性儿童的持续注意能力优于女性儿童 ,而 9岁和 1 1岁男女儿童的持续注意能力各有自己的风格 ,男性儿童反应快而正确率低 ,女性儿童反应慢而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87.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经过 10年的实施 ,已取得巨大成果。该计划将显著改变医疗科学 ,同时也潜伏着新的危险。随着HGP的发展 ,人类社会在基因检查、药物基因组研究及基因治疗等三大应用领域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将HGP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时 ,我们必须及时考虑和解决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等问题 ,从而使HGP成果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运用模拟实验,考察了以仪表显示为主的监控系统中信号间隔时间和双作业任务对人觉察信号的反应时间的影响.双作业中的主任务是要求被试同时监视4个仪表,次任务为对显示屏上一个红色亮点是否出现闪烁作简单的辨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信号间隔时间是影响信号觉察反应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信号间隔时间由30-50秒延长到8-10分钟,信号觉察反应时随之先快后慢地增加.在低负荷的仪表监视作业中,通过增加一个刺激率较高而又比较简单的次任务,可使被试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和更好地集中注意,从而有利于提高信号觉察效率.  相似文献   
89.
算法常用于决策, 但相较于由人类做出的决策, 即便内容相同, 算法决策更容易引起个体反应的分化, 此即算法决策趋避。趋近指个体认为算法的决策比人类的更加公平、含有更少的偏见和歧视、也更能信任和接受, 回避则与之相反。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用以解释趋避现象, 归纳了人与算法交互所经历的原初行为互动、建立类社会关系和形成身份认同三个阶段, 阐述了各阶段中认知、关系和存在三种动机引发个体的趋避反应。未来研究可着眼于人性化知觉、群际感知对算法决策趋避的影响, 并以更社会性的视角来探究算法决策趋避的逆转过程和其他可能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90.
通过要求被试分别在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完成空间参照框架的判断任务, 考察了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听力正常人群, 听障人群完成自我参照框架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更长, 而在完成环境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无显著差异; (2)听障人群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交互作用呈现出相反模式。研究表明, 听障人群在听力功能受损后, 其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也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