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4篇
  37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和消极指标的关系。共有106项研究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涉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研究有70项,包括83个独立样本(N=30627);涉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研究有75项,包括105个独立样本(N=39064)。元分析结果发现:(1)整体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有显著正相关(r=0.41),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有显著负相关(r=-0.41)。(2)气质性乐观与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有显著差异,积极指标中,与自尊的相关最高;消极指标中,与抑郁的相关最高。(3)气质性乐观测量工具的差异对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中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5)文化背景差异对两者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西方文化中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高于东方文化中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2.
基于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模型、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表现及托兰斯的创造性测验,编制了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并用该测验施测于英国的1087名中学生和中国的1087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Cronbachα系数、评分者信度、重测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验学要求的水平;(2)《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163.
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优质在线内容以引发消费者的主动分享从而使该内容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的营销方式被称为病毒式营销。在线内容的病毒式分享机制主要包括内容特征、心理动机、情绪反应、情境因素以及个体特征这五个方面, 可以为品牌和自媒体有效提高在线内容的分享转发率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某些具体情绪的作用机制, 识别出更多本土背景下的情境因素, 关注病毒式营销的效果评估和心理行为后果, 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4.
165.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广州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可能造成的独生和非独生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分别在广州七所小学一年级和五年级中选择了146名和171名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用11项认知能力测验对这些儿童进行测查。一年级独生儿童在言语记忆和一般常识项目上的成绩优于非独生儿童。研究认为,一年级独生儿童在与一般认知能力有关的项目上具有优势。而五年级的独生儿童在认知作业成绩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优势。另外,独生男童在一般常识方面优于独生女童。作者用独生儿童受到较大的父母关注和投资来解释一年级独生对非独生儿童在认知方面的优势。随着儿童的自然成熟和学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从而使五年级独生儿童未能在认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6.
The same isochronous tone sequence was 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to two mutually isolated subjects. In half the trials, accentuation in this sequence was accomplished by doubling the duration of the first and then of every fourth tone; in the other half, by doubling the frequency of those tones. The subjects’ task was to follow the rhythm of the resulting four-tone patterns by finger tapping to tone onsets. There were four auditory feedback (FB) conditions: (1) no FB; (2) FB from the subject’s own motor responses; (3) “alien” FB from the motor responses of the other pair member who, in turn, was listening to FB from his/her own tapping; (4) mutually “crossed” FB, where each pair member listened to FB from the tapping of the other. Tap onsets regularly preceded stimulus onsets. The observed order of the amount of this anticipation (from least to greatest) was: (1) own FB, (2) no FB, (3) alien FB, and (4) crossed FB. No mutual dynamic influence between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subjects was-detected. Anticipation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sequences that were accentuated by frequency rather than by duration changes. The type of accent also influenced timing of intertap intervals in the rhythmic patterns. For the frequency accent, regular timing was produced, whereas for the durational accent, shortening of the second and lengthening of the fourth (the last) intertap interval were observed. The presence and source of feedback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 of accentuation are therefore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timing of auditorally controlled rhythmic motor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7.
劫生  寄尘 《中国道教》2007,(2):52-53
顾名思义,财神崇拜,自然是对财富的祈求。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本来就应该越来越富足,人们对它的追求与祈愿,当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却发现,同样以物质利益的追求为指向,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财神崇拜,与西方传入的拜金主义,其实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8.
采用教师报告法对1254名城市儿童的对抗行为发展进行追踪研究,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了对抗行为与同伴拒绝/接纳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童年中期,对抗行为呈中等程度稳定性,并表现出随年龄下降的趋势;(2)男生的对抗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早期的同伴拒绝能显著正向预测后期的对抗行为,但早期同伴接纳不能预测后期的对抗行为;早期的对抗行为均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同伴拒绝以及同伴接纳.  相似文献   
169.
惠栋易学著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共搜考清代学者惠栋有关易学研究的著述20种,其中3种有目无书.所传17种书中,3种为整理辑佚前人易学之作,其余14种或为惠氏易学专著,或为其笔记、文集,其中多有涉及易学者.本文皆详为考释,并撰写<提要>.对<四库全书总目>以来前人论说之误者,亦皆一一考辨,并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170.
季中 《管子学刊》2008,(3):28-33
作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兴衰与田齐政权的存亡相始终,在它一百五十年的兴衰史中,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促进了古代文化、教育、学术的繁荣发展,也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出色的教育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稷下学宫在养士、用士方面的创造性举措,对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用人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稷下学宫的历史经验,从制度层面上分析了其对当前我国人才选择、培养、管理工作中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