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3篇
  2020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5篇
  1969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81 Australian ex-servicemen, 42 of whom had served in Vietnam. A Cognitive Impairment Model (SCIM) developed by Savage (1978, 1981, 1984) enabled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levels, intellectual deterior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verbal and performance modalities to be asses. The Clinical Analysis Questionnaire (CAQ) of Krug (1980) based 00 Cattell's theory and personalit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provided an assessment of norm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factors.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two groups, Australian ex-servicemen and Australian Vietnam veterans, wer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with regard to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gave no indication of impairment in their intellectual levels or of their learning ability. Significant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were, however,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x-servicemen. The Vietnam veterans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tension, depression, guilt, resentment, alienation and hypochondriasis than their colleagues who had remained in Australia. They were more withdrawn from others and from reality and had more abnormal thought than the ex-servicemen who had not been to Vietnam. The cognitive data do not support the view that Vietnam veterans suffered from any serious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personality data, however, suggest a significant “Psycbological Stress Syndrome” in these Vietnam veterans which require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32.
吴永祥  王秉光 《心理学报》1984,17(3):98-103
本文是以大白鼠在三等分迷宫仪中学习防御性条件反应的方法,观察800拉特γ-线对大白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白鼠的学习能力是下降的,其表现为每天学习的正确率低,达到学会标准所需学习次数增加;反应运动时延长;主动躲避反应的出现率降低。 根据受照动物的特点,我们认为:作为判断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指标,反应运动时比正确率更好一点。  相似文献   
33.
本文观察了在成年后进行群体隔离的大白鼠与群居鼠在摄食、饮水、睡眠等方面的行为差异。着重观察了社会应激对成年后进行群体隔离的动物的行为的影响,以研究群体隔离时动物的年龄与过去生活经验是不是动物在社会应激时发生的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 结果表明:群居与隔离两种环境对动物摄食、饮水和体重无明显影响,但隔离动物睡眠时间较群居动物短。即使在成年后进行群体隔离、社会应激对隔离动物的摄食、饮水、睡眠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也比群居组明显。但进行群体隔离时动物的年龄和隔离前有较长时间的群居生活经验可大大减轻社会应激时行为反应的强度,也可使适应过程发生得快些。这说明早期环境和过去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社会应激影响饮水和摄食的方式随年龄而改变,年龄较大的群居鼠对社会应激的适应可能比年龄较轻的群居鼠差。  相似文献   
34.
柴文袖  王文娟 《心理学报》1984,17(4):95-100
实验以46名少年为对象,以400m跑为内容,在被试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他们分为鼓励(表扬)组和挫折(批评)组。预先测得他们400m跑的平时成绩,做为实验后被试自己与自己成绩比较的出发点。具体实验之前,告诉被试者,这次测验400m跑,既看“达标”如何?也看“技评”如何? 实验是在400m跑途中,于100m,200m,300m处各设数人为“技评”鉴别者。每两个人一起跑,一个人受“表扬”,一个人挨“批评”。 结果,接受积极刺激的少年,多数唤起增力情绪,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但也有少数人出现了减力情绪,做出消极的反应。而接受消极刺激者,正与此相反。 表扬比批评具有更大的动力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宜多用表扬,对少年的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年龄与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35.
速示下再认汉字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人和小学生在速示条件下再认汉字和双字词,结果表明,成人和小学生再认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有共同的规律:结构上属于两边对称的字较易再认,半包围型的字较难再认。成人和小学生在再认过程中抽取汉字的特征也有共同之点:对左右结构型的字往往抽取字的右下角的笔划,对半包围型的字则往往抽取字的左上角的笔划。不同再认的方式(读出和指认)对再认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别。在指认条件下由于有视觉反馈,再认成绩大为提高。本实验的结果对识字教学和机器自动识到汉字装置的设计,可能有某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不同时相日光下颜色的恒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在光源光谱成份改变的条件下,我们周围物体的颜色在眼睛看来保持相对不变,称为颜色恒常性。1807年Thomas Young首先描述了颜色恒常性现象,他指出室内不管是由蜡烛的黄光或火焰的红光来照明的,书页纸仍然看来是白色的。Young认为,外界某一表面的颜色外观,并不完全决定于网膜的红、绿、蓝三种感受器的吸收特性,而也依赖于周围其它物体射入眼睛的光通量。此后,E.Hering对颜色恒常性做了实验表演。一般认为颜色恒常性是对环境照明感受性的降低。视觉通道只传递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谱成  相似文献   
37.
张一中 《心理学报》1984,17(2):93-103
本实验采用四种不同显色特性的光源分别作为两种类型视标的照明。在同一照度上对各照明条件下的视觉敏度予以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光源显色指数对于颜色背景上黑色视标的辨认能力有所提高;而对于中灰色背景上颜色视标的辨认能力则有所下降。这种效果主要是由于在不同光源照明下,视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变化所致。结果还表明:使用中灰背景颜色视标在辨认效果上优于颜色背景黑视标。对前一类型视标采用高压钠灯照明有助于提高视觉辨别力。这对推广应用这种显色指数较低,但光效率较高的新光源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8.
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结果显示:1)在16至18个月的婴儿中,愉快和痛苦情绪对其问题解决的操作有不同的影响。愉快组被试比痛苦组被试的操作效果明显优越;体现在“直接抓取”、“注视”和“顺利获得”三种操作策略中。2)愉快和痛苦两种情绪的不同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的相关是不同的。愉快组显示为一种曲线相关,即过高或过低的情绪唤醒不如适中的唤醒水平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痛苦组显示为一种直线相关,即痛苦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39.
速示条件下辨认汉字与无意义图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文刚 《心理学报》1984,17(3):55-61
本实验是对60名中国大学生进行的辨认汉字与无意义图形的速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右利还是左利,多数人在辨认中显示出两脑均势的现象。其中汉字辨认无视野差异的占总实验人数的60%,无意义图形辨认无视野差异的占56.66%。这与用表音字对欧美人进行的研究不同,它意味着中国人在认知过程中可能具有特殊的方式。  相似文献   
40.
本工作研究两例先天性无痛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其情绪特点,以探讨疼痛和情绪的关系,并借以检验疼痛学说的意义。例一,女,10岁,智力略低于正常,艾森克少年儿童人格问卷表评定人格正常。与身体损伤有关的恐惧感明显缺乏,但与社会和教育影响有联系的恐惧感却甚于正常儿童。情绪急躁,易发作暴发性脾气而不能控制。在突然刺激(强光、强铃声)下的反应和正常儿童相近。例二,男,13岁,智力明显落后,人格评定正常,各种恐惧感均明显缺乏。情绪经常呈明显欣快状态。突然刺激下有口语惊吓和动作反应但无相应的面部表情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两例均有无目的的多动作表现。看来疼痛和情绪有某种关系,但本结果并不能证实疼痛的情绪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