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8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羞怯与社会认知密切相关,而面孔识别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认知功能。目前关于羞怯的电生理学研究大多关注表情的效价效应和面孔的新旧效应对羞怯个体面孔加工的影响,却忽视了羞怯个体在基本的面孔识别能力——面孔-物体识别中可能存在的认知神经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ERP技术,使用GO/Nogo范式的面孔-物体识别任务,对17名羞怯大学生和17名非羞怯大学生在面孔结构编码中的N170成分进行考察,以期发现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在早期面孔加工中的认知神经差异。本研究发现,非羞怯大学生对面孔结构具有加工优势,识别面孔时,非羞怯大学生的N170波幅显著大于羞怯大学生的N170波幅,识别物体时则不存在组间差异;N170是面孔识别的特异性成分,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显著大于物体诱发的N170波幅;识别面孔时,N170表现出大脑右半球的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792.
如何降低自杀意念是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中家庭因素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包括158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980人。结果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年龄阶段、自杀意念测量工具能够显著调节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独生子女比例能够调节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自杀意念,家长应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教养方式,而非拒绝、过度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793.
短视频顾客灵感(SVCI)是顾客灵感概念在短视频情境下的具象化, 是顾客由营销类短视频中获得的从接受营销引导的想法到转变为对消费相关目标的内在追求的激活状态。短视频顾客灵感的前因包括视频因素、主播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 短视频顾客灵感中的观念式启发和行动式启发两个维度的交叉可以产生短视频顾客灵感状态矩阵, 矩阵中四种灵感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短视频顾客灵感通过直接贡献(顾客购买)和间接贡献(顾客推荐、顾客影响力和顾客知识)两条途径对顾客融入产生正向影响; 商品类型和消费者-主播关系强度在短视频顾客灵感对顾客融入的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 短视频顾客灵感有助于揭示短视频营销中顾客灵感的触发机制及其对顾客融入的影响, 可以帮助消费类短视频主播和短视频平台产生更高效的营销内容和策略, 同时可以帮助消费者提升短视频购物的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794.
795.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 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 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相似文献
796.
797.
798.
个体的补偿和报复行为是人际损害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通过将损害者和受害者置于同一情境,揭示了非故意损害中的过度补偿效应。实验包括虚拟和真实两种非故意损害情境,损害方式包括经济损失和肉体伤害。组间变量是损害者、受害者和中立者三种角色,因变量是被试在分配任务中留给搭档或自己的分数或金钱。结果表明,在阅读或经历了相同的非故意损害事件后,损害者补偿给受害者的分数和金钱会显著高于受害者留给自己的数量,即过度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99.
定序变量在心理现象和心理数据中随处可见, 采用综合的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可以对“镜像模式”和“漏斗模型”的心理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首先通过非参数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降维, 其次用Probit定序回归对降维后的影响因素贡献率进行判别, 从而进一步筛选具有显著性判断水平的有效指标, 最后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某种特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与否进行信息量足够大的解释和预测。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的预测对这种综合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的实例拟合, 证实了综合定序变量回归分析模型在心理现象和心理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