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1篇
  19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to how action affects perception have revealed an interesting “action effect”—that is, simply acting upon an object enhances its processing in subsequent tasks. The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relied only on manual responses, allowing an alternative stimulus-response binding account of the effect.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action effect occurs in the presence of changes in response modalities.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modified action effect paradigm, in which they first produced an arbitrary manual response to a shape and then performed a visual search task in which the previous shape was either a valid or invalid cue—responding with a manual or saccadic response. In line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visual search was faster when the shape was a valid cue but only if the shape had been acted upon. Critically, this action effect emerged similarly in both the manual and ocular response conditions. This cross-modality action effect was successfully replicated in Experiment 2, and analysis of eye movement trajectories further revealed similar action effect patterns on direction and numerosity. These results rule out the stimulus-response binding account of the action effect and suggest that it indeed occurs at an atten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52.
通过任务助长实验范式考察范围假设对于某一熟悉群体刻板化特质判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大学生对于某一熟悉群体的刻板印象的抽象表征被激活时,违反刻板印象的样例表征也得到激活,用以限定抽象表征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支持范围假设,即当一个抽象概念从语义记忆中被提取时,与抽象概念相冲突的情景记忆也被提取,以用来限定抽象概念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3.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沛  康廷虎 《应用心理学》2005,11(2):143-148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的基线调查,编制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大学生择业观。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依次为工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专业及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工作稳定性、生活环境等;(2)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维度,而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取向;(4)不同性别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择业标准的认识上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4.
依据错误驱动的学习理论,行为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即预期错误(Predictionerror,PE)是学习产生的驱动因素。作为显著性信息中的一种,预期错误和物理显著性、惊讶、新异性等存在信息加工阶段的不同,与记忆更新的关系也有差异。近年来,记忆再巩固干预范式(reconsolidation interference)被证明可用于人类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更新,其中记忆提取激活阶段所包含的预期错误起到了引发记忆“去稳定”、开启记忆再巩固的关键作用。在促进恐惧记忆更新的行为机制上,PE被认为是记忆去稳定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记忆提取必须包含适量的PE,但其引发的是记忆去稳定、消退还是中间状态,还需结合记忆本身性质确定。在促进恐惧记忆更新的神经机制上,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均在PE探测和计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前额叶皮层(PFC)及其亚区在PE开启记忆再巩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述过程又受到神经系统中特定神经递质的重要调节,尤其是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基于PE计算模型的量化研究,整合PE与其他边界条件的交互作用,考察不同类型显著性在记忆再巩固中的作用等;并亟...  相似文献   
155.
王沛  张国礼 《心理科学》2008,31(2):340-345
选取较为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性别刻板印象,通过进行兼具抽象范畴与具体样例的人物图片与刻板化特征词的匹配判断,操纵抽象范畴与具体样例的不同水平,利用ERP技术探讨了刻板印象的心理单元及其在大脑活动中的神经电位变化与定位特征.结果发现:(1)在刻板印象冲突情景下出现了晚正成分P600,主要位于额叶与颞叶,P600的波幅随冲突强度的增加而减弱.(2)刻板印象在记忆中的表征单元是以典型样例优先,基本范畴次之,最后到抽象范畴的"金字塔"模型.  相似文献   
156.
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特征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的理论结构,编制了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问卷,通过分层对比专家、熟手及新手教师,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构了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业务知识、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职业动机、职业发展、沟通合作、学生观、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157.
作为唐末五代道教仙话代表作的《续仙传》,生动反映了特定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世俗生活的具体场景和道教信徒的审美取向。它特别强调与儒家正统思想和光同尘的以“孝”为核心的伦理美学观,体现了道教思想兼收并蓄的强大包容性。同时,也反映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与儒家思想的同源性和强烈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8.
王沛  霍鹏飞  王灵慧 《心理学报》2012,44(9):1138-1148
Dehaene等(1998)和Greenwald等(1996)的研究通过在方法上的完善, 为阈下知觉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但是阈下知觉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一问题尚仍然存在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可以达到语义加工的水平, 而有的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只是对刺激视觉特征的一种浅层加工, 并形成了一些非语义加工的假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通过完善实验范式, 分别采用图片、字词作为实验材料对阈下知觉的深度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验1和实验2立据于阈下非语义加工的各种理论, 为阈下语义加工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同时实验2表明, 阈下知觉达到的水平取决于靶子集的大小, 更确切的说取决于被试对靶刺激进行了何种水平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9.
本文重点阐述了防御性医疗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防御性医疗之动因,最后提出防御性医疗的干预策略,包括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文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宣传,提升医务人员形象;加强沟通,重建医惠信任关系;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完善医疗法律法规,积极构建法制环境下的现代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0.
民族伦理学日益成为民族学和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民族伦理学研究成果、民族伦理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等进行概述,既是对我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状况60年来的回顾和总结,又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当前,加强对民族伦理学的研究,相信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别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