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篇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了Nagel色觉检查镜等基于经典Rayleigh匹配原理的色觉仪在颜色视觉领域的应用,经典Rayleigh匹配的几种改进的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新产生的双Rayleigh颜色匹配色觉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最后介绍了国内学基于双Rayleigh匹配原理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色觉检测仪一一全自动双Rayleigh匹配型色觉检测仪,并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对武汉市Y医院5名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深度访谈,揭示了我国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现实表征,包括专业价值与传统文化间的冲突、患儿主体权与家长主义间的冲突、有限医疗资源与案主需求间的冲突等方面的伦理之争。分析可知上述伦理困境源于复杂实践情境中价值观的多元性、伦理依据的多重性、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并提出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突破之道在于从价值共存、主体意识、政策引领三个方面出发,树立本土伦理实践守则、提升全民理性生命意识、完善服务支持与政策体系,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3.
王沛  陈庆伟 《心理科学》2015,(2):463-467
刻板印象错误知觉任务(Stereotype Misperception Task,简称SMT)是一种能对刻板印象激活和刻板印象应用进行有效区分的研究范式,对应的多项式模型能对二者各自贡献量大小进行测算与评估。依托对二者关系的解构,介绍了SMT的操作程序、原理、多项式模型及其数据分析,比较了SM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以及四重模型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4.
袁鸣  邓铸  季培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480-486
个体掌握的知识很多来自于他人的传授。从4岁起,儿童就意识到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在可靠性上存在差异。他们根据与提供者间的熟悉程度、提供者过往陈词的准确性、以及来自他人的线索等策略对于信息提供者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谁更值得信任。未来关于儿童对于信息提供者选择性信任的研究应从扩展探究的知识领域、对于信息提供者其他特征的操纵、以及潜在文化差异检验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5.
常欣  王沛 《心理学报》2013,45(7):773-782
选取二语中等熟练者和高熟练者两类中国大学生被试,共40人(27女,13男),年龄为20~29岁,平均年龄23.88岁。采用ERP技术,以直译型英语被动句和意译型英语被动句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比较无违例、―句法违例句1‖(动词过去分词形式错误)、―句法违例句2‖(动词过去分词错误用为动词原形而造成的句法违例)以及―句法违例句3‖(动词过去分词误用为动词现在分词形式)条件下的行为数据和ERP多维数据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语熟练度和语言间句法结构相似性对汉-英双语者英语被动句句法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熟练者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整体上优于中等熟练者;难易度不同的句法错误信息会直接影响被动句的加工,对明显有错误的句法信息的反应速度最快,―正确的局部句法信息‖反应时最长。对明显有错误的句法信息的正确反应率最高,最根本的句法结构的错误信息最低。最根本的句法结构的错误信息引发的P600最大,无违例条件引发的P600最小;高熟练者对最根本的句法结构的错误信息引发最大的P600效应,中等熟练者的P600效应未受不同句法错误信息的影响。行为指标支持句法加工相似性效应——直译句反应快、正确率高;意译句反应慢、正确率低。并且此效应在中等熟练者身上表现更加明显。但是脑神经活动模式未表现出句法结构相似性效应,说明二语熟练度在英语被动句加工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王沛  陈莉 《心理学报》2011,43(1):52-64
通过两个计算机情境模拟实验, 采用“取消惩罚”范式, 引入社会价值取向变量, 发现惩罚对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具有消极影响, 具体表现为当惩罚取消后, 经历过惩罚的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无惩罚条件被试的水平。惩罚对博弈者合作行为的影响在社会价值取向不同的博弈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经历过惩罚的亲社会型被试在惩罚取消阶段的合作程度显著低于惩罚存在阶段的合作程度, 并且显著低于无惩罚条件被试的相应水平。惩罚通过亲社会型博弈者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合作程度产生间接负效应, 即惩罚程度越强, 亲社会型博弈者的人际信任水平越低, 进而使其合作程度也下降。  相似文献   
117.
刘爱书  于增艳  杨飞龙  裴亮 《心理科学》2011,34(5):1113-1119
应用班级戏剧问卷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筛选退缩儿童121名(安静退缩52名,活跃退缩47名,混合退缩22名),同时设立对照组。集体施测同伴提名、朋友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并对其中部分儿童实施社会信息加工的结构性访谈,探讨童年中期不同类型社交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静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但活跃退缩和混合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较差;活跃退缩儿童和混合退缩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差异;儿童的同伴关系在社交退缩行为与社会信息加工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可从同伴关系和反应执行水平两个方面综合预测儿童的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18.
Although randomized studies have high internal validity,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estimated causal effect fro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o real-world clinical or educational practice may be limited. We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 of randomized assignment to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choice of preferred treatment as it occurs in real-world conditions. Compliance, engagement, or motivation may be better with a preferred treatment, and this can complicate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results from randomized trials. The doubly randomized preference trial (DRPT) is a hybrid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design that allows for estimation of the causal effect of randomization versus treatment preference. In the DRPT, individuals are first randomized to either randomized assignment or choice assignment. Those in the randomized assignment group are then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or control, and those in the choice group receive their preference of treatment versus control. Using the potential outcomes framework, we apply the algebra of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to show how the DRPT can be used to derive an unbiased estimate of the causal effect of randomization versus preference for each of the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conditions. Also, we show how these results can be implemented using full matching on the propensity score. The methodology is illustrated with a DRPT of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students who were randomized to randomized assignment or preference of mathematics versus vocabulary training. We found a small to moderate benefit of preference versus randomiz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mathematics outcome for those who received mathematics training.  相似文献   
119.
The parieto-frontal integration theory (P-FIT) nominates several area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rain as relevant for intelligence. This theory was derived from previously published studies using a variety of both imaging methods and tests of cognitive ability. Here we test this theory in a new sample of young healthy adults (N = 100) using a psychometric battery tapping fluid, crystallized, and spatial intelligence factors. High resolution structural MRI scans (3T)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with 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 The main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FIT, supporting the view that general intelligence (g) involves multiple cortical areas throughout the brain. Key regions include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Broca's and Wernicke's areas, the 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cortex, and the visual association cortex. Further, estimates of crystallized and spatial intelligence with g statistically removed, still share several brain areas with general intelligence, but also show some degree of uniqueness.  相似文献   
120.
该研究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刻板解释偏差(SEB)对艾滋病内隐污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的主语在积极行为情境下的归因数量显著少于在消极行为情境下的归因数量。对艾滋病有关的主语在与积极行为情景下的外归因数量显著少于消极行为情境下的外归因数量。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不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由于SEB方法的一些特点,内隐艾滋病污名还需进一步的验证,SEB作为测查高社会赞许性的内隐心理现象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