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工作是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别电损毁有关回路的乳头体、隔区,对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氯化锂腹腔注射引起中毒作为非条件刺激的条件性糖精厌恶痕迹的形成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损毁乳头体,或者隔区,对条件性糖精厌恶痕迹的形成和保存均无影响。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这种条件性味觉痕迹的形成与保存,不依赖边缘系统的乳头体、海马、隔区这些回路的参与,这就进一步说明味觉信号的记忆确有其不同于视、听觉信号的记忆的机制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在成年后进行群体隔离的大白鼠与群居鼠在摄食、饮水、睡眠等方面的行为差异。着重观察了社会应激对成年后进行群体隔离的动物的行为的影响,以研究群体隔离时动物的年龄与过去生活经验是不是动物在社会应激时发生的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 结果表明:群居与隔离两种环境对动物摄食、饮水和体重无明显影响,但隔离动物睡眠时间较群居动物短。即使在成年后进行群体隔离、社会应激对隔离动物的摄食、饮水、睡眠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也比群居组明显。但进行群体隔离时动物的年龄和隔离前有较长时间的群居生活经验可大大减轻社会应激时行为反应的强度,也可使适应过程发生得快些。这说明早期环境和过去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社会应激影响饮水和摄食的方式随年龄而改变,年龄较大的群居鼠对社会应激的适应可能比年龄较轻的群居鼠差。  相似文献   
13.
Animal Cognition - Exploring new and unfamiliar environments is critical for survival,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food, shelter, mates, and sources of danger. The open field paradigm is commonly used...  相似文献   
14.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donors' social class affects their own charitable giving.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effect of donors' social class on others' donation behavior. Specifically, we propose that individuals feel more inspired to engage in prosocial behavior after learning about low-social-class donors (vs. high-social-class donors) perform the giving behavior. A series of five studies, combining online and experimental data, provide converging support for this proposition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inspiration.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donors' social class on individuals' donation behavior is attenuated when the donation currency is goods (instead of money).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marketing of charities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5.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and response to illne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is a risk factor for illness, but the factors linking explanatory style and illness are unknown. One's characteristic response to poor health may mediate this relationship. Perhaps pessimistic individuals act helplessly in the face of their symptoms, thereby exacerbating diseas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is possibility by asking 96 young adults to complete measures of explanatory style, habitual response to illness, and ways of coping during their most recent episode of illness. Subjects who explain bad events pessimistically (with internal, stable, and global causes) reported more frequent illnesses during the past year and rated their overall health more poorly than those who habitually favor external, unstable, and specific explanations. When ill, the pessimistic subjects were less likely than their optimistic counterparts to take active steps to combat their illnes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ne pathway leading from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to poor health is mundane: passivity in the face of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主成分分析和α因素分析两种方法对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以及原量表WISC-R常模进行因素分析,并采用斜交旋转对初始因子矩阵进行转轴处理。结果表明:三因子模型比较符合WISC-CR的结构。常识、类同、词汇和理解四个分测验主要负荷言语理解因子;填图、图片排列、积木、拼图和迷津五个分测验主负荷知觉组织因子;而算术、背数和译码三个分测验主要负荷记忆/不分心因子。WISC-CR与WISC-R各分测验所负荷的各种因子一致性。83-.971,说明WISC-CR保持了原量表的功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的论题是当今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这种预测是一种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尝试。审视过去和现在.心理学未来的雏形的基础可能是行为与脑的关系及其与生命其它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运动视觉表象操作水平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实验,以暴露运动一段行程后进入遮蔽的光点为刺激物,光点以三种不同运动速度、三种不同运动行距组合呈现,要求儿童判断光点到达目标位置时按键反应。结果表明:5—19岁儿童运动视觉表象操作水平的发展存在5一8岁、11—14岁两个加速期;客体运动速度对运动视觉表象操作绩效有显著影响,5、8、11岁组快速较中速下.5.8岁组中速较慢速下操作准确性均有显著降低;客体运动行距对运动视觉表象操作绩效也有显著的影响.5、8、11岁组右目标位置下较中目标位置下操作准确性显著降低;性别对运动视觉表象操作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奇  曾琦 《心理科学》1997,20(4):298-302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实验室测验法,从年龄趋势、学习能力、性别差异三方面考察了8~11个月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婴儿的共同注意力在8~11个月间逐步提高,9个月左右出现显著的发展性变化,但1岁以前,该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2)就共同注意而言,婴儿具有从练习经验中学习的可能性,且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8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从练习中受益,而8个月以上的其他三组婴儿在练习后共同注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总体而言,女婴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地高于男婴。  相似文献   
20.
中国颜色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物体颜色,并做定量表示的颜色体系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介绍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颜色体系理论和编制原则的特点。中国颜色体系研究是在对国际上其它颜色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对颜色样品测试的基础上,确立其理论依据和编制原则,开展了中国人眼对明度、色调、彩度等间距排列的视觉评价实验,建立了中国颜色体系理论模型。同时研制出《中国颜色体系样册》。该项研究于1993年7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的成果鉴定会,并得到良好的评价,又于1994年6月通过国家标准审查。该项研究的完成和推广,不仅能为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颜色控制、标定和交流提供科学的颜色定量手段,同时也是对实用色度学的发展和颜色标准化工作做了有益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