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管家行为对于组织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已成为组织管理研究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管家行为是个体为了保护集体或组织的长期利益而愿意牺牲其个人短期利益的行为表现。文章在介绍概念及测量的基础上,综述了心理、结构、领导、情境和文化等个体/组织层因素对管家行为的预测与作用机制,以及管家行为对雇员创造力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未来研究可探讨管家行为的消极后果变量,以及管家行为与后果变量之间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初中生羞怯、疏离感、班级心理环境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班级心理环境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山东省两所学校的1077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羞怯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手机依赖;(2)疏离感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班级心理环境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高班级心理环境会缓解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但在极高疏离感水平下,高班级心理环境反而会加剧个体的手机依赖水平。研究有助于了解羞怯对手机依赖的复杂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初中生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主动工作行为, 作为推动组织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已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然而, 以往研究在探索追随者主动工作行为的上行影响时, 却出现了悖论: 一些研究发现主动工作行为能激发领导者的积极评价, 另一些研究却指出主动工作行为会招致领导者的负面对待。为解释此矛盾现象, 基于内隐追随理论建构了一个主动工作行为的上行影响模型。该理论模型指出, 领导者的内隐追随信念决定了追随者主动工作行为究竟引发领导者的何种反应。先介绍领导者主动型内隐追随的概念与测量, 然后论证追随者主动工作行为与领导者主动型内隐追随的契合程度对领导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领导者核心情绪(高兴、紧张、沮丧与满足)的中介作用。文章为后续主动工作行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4.
陈晓  谢彬  彭坚  聂琦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463-1481
随着组织广泛的信息技术运用、工作强度增加,员工之间面对面的、真诚的社交开始呈下降趋势。职场孤独感成了困扰员工的普遍问题,引起了企业管理实践界高度重视。通过综述已有文献,本文指出过往研究虽揭示了职场孤独感带来的消极影响效应并有效提高了组织对职场孤独问题的关注度,但尚未系统回答“如何预防与应对职场孤独感”。为了引导员工对职场孤独感的科学应对,本文认为有必要将员工视为能动的主角而非被动的承受者,并探讨职场孤独感与员工应对行为的关系,为如何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建设性对策。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预防与遏制职场孤独感,有必要系统性地探讨职场孤独感的形成原因。综合过往研究,本文发现职场孤独感区别于其他消极情绪的核心在于:职场孤独感源自于高质量职场人际关系的缺失。与此观点对应的是,Wright和Silard (2021)认为当员工实际的职场人际关系未达到预期水平,员工会认为职场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产生孤独的体验。Wright和Silard (2021)的观点反映了职场孤独感是一种员工未实现期望社交目标而导致的心理体验。循此逻辑,本文采用与目标实现过程相关的调节匹配理论来解释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制,为预防和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对策。以调节匹配理论为框架,本项目拟解决三个问题:(1)领导与下属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领导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2)员工与团队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团队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3)员工如何依据不同的团队调节氛围来选择社交应对策略,以及社交应对策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通过新颖的多项式回归分析与曲面响应分析方法,本文力求重构传统的职场孤独感的研究思路,为职场孤独感的产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将调节匹配理论引入职场孤独感的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和应对,呈现了职场孤独感现象在组织中的动态演化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75.
传统哲学借助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对道德进行研究,新近兴起的实验伦理学采用“科学实验”范式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致力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研究.作为一种用实证方式探索伦理问题的有益尝试,“科学实验”的应用能够拉近“应该”与“是”的距离,使科学与人文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76.
乐商(或乐观智力)是指人乐观的能力,它既包括一个人乐观水平的高低,也包括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的能力,以及影响或感染他人的能力.“杜乡微笑”是高乐商的一种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心理学过去的有关研究证实,高乐商不仅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获得稳定的幸福婚姻、提高人的生理健康水平、提高学业成绩和减少坏事情的发生,而且高乐商还有利于促使个体寻求社会支持和社会交往.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乐商可能是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人未来发展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77.
在日常生活中,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话语总是更容易偏离当前话题,而且内容比较冗余,这种现象就是偏题言语的老化。语用改变假设认为是老年人沟通目标的改变导致其偏题言语的增多,该理论能够一定程度地解释在自传式话题上的偏题现象,但很难解释在不涉及沟通目标改变的任务上出现的偏题言语。抑制缺陷理论则认为老年人的偏题言语与其在抑制无关信息能力上的缺陷密切相关,该理论虽然可以解释在一般话题上出现的偏题言语,但没有将抑制在偏题言语老化现象上的作用机制阐释得很清楚。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偏题言语的具体老化机制,以期为改善老年期的偏题言语现象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8.
陈思杰  彭刚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014-1019
斑马鱼是发育、遗传以及药物发现研究中常用的模式动物.作为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系统之一,斑马鱼与人类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中枢神经系统也与哺乳动物相似.近来,斑马鱼在神经科学研究以及生理心理学相关问题的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者们对斑马鱼幼鱼及成鱼的行为表现及行为发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特点及优势,遗传突变和药物筛选在对动物行为表现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9.
周雅  范方  彭婷  李媛媛  龙可  周洁莹  梁颖欣 《心理学报》2017,(10):1287-1301
NR3C1参与HPA轴调节,与应激相关的身心疾病关系密切。以往针对NR3C1与焦虑障碍的研究基本以成人为考察对象,且大多关注负性生活事件等个体层面环境变量。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238名青少年为被试(焦虑障碍117人,对照121人),旨在考察NR3C1常见位点rs6191、rs6196、rs41423247的多态性、单倍型以及父母不同类型教养方式对焦虑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rs6191 GG基因型、rs6196 AA基因型、rs41423247 GG基因型与低焦虑障碍风险相关。父母过多的过度保护与冷漠拒绝、父亲过少的温暖关怀可预测较高的焦虑障碍风险。rs41423247多态性与母亲温暖关怀存在交互作用:rs41423247 GG基因型只在母亲温暖关怀较多时能降低焦虑障碍风险,在母亲温暖关怀较少时与焦虑障碍并无显著相关。此外,rs6191-rs6196-rs41423247构成的单倍型GAG与低焦虑障碍风险显著关联,TGC与高焦虑障碍风险显著关联,且二者与母亲温暖关怀、母亲过度保护分别存在交互作用。未来可采用追踪研究,从表观遗传层面探讨教养方式与NR3C1影响焦虑障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0.
结肠镜检查是一项广泛用于临床的直现有效的诊断结肠疾病的方法.对于整体机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说,我们可从结肠镜前准备工作中的三个方面:肠道准备用药的比较选择、基础合并症的处理以及医患交流和心理护理提高老年患者对结肠镜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