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采用基金投资框架任务,结合眼动技术考察眼睛注视线索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极眼睛注视线索促进了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寻求行为,控制组与积极、中性、消极眼睛组的行为结果无显著差异;(2)以均字注视次数为指标的眼动结果表明,积极眼睛组和中性眼睛组对确定损益的关注差异大于对风险损益的关注差异;消极眼睛组和控制组被试对损失的关注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对确定项的关注大于对风险项的关注,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消极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改变了个体对风险性和确定性的感知,并因此影响了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规避消极情绪线索可能有助于减少经济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西安市两所中学的211名初一学生和477名高一学生共计688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父母情绪表达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亲子依恋和孤独感在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情绪表达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孤独感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情绪表达、亲子依恋、孤独感和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两两间存在显著相关;亲子依恋与孤独感在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父母情绪表达既可直接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不安全依恋、孤独感各自独立的中介作用和不安全依恋、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本研究揭示了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父母情绪社会化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一中,被试被随机要求与学习成绩排名第一或者最后的人相比,然后测量其助人倾向。结果发现,与向上比较组和控制组相比,向下社会比较会提高个体的助人倾向。研究二通过虚构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社会比较,然后测量被试的捐款意愿。结果发现,得知测验成绩比大多数人好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捐款。两个实验共同表明,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由个体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所中介。  相似文献   
14.
自杀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灾难,而且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发达国家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美国的自杀率在世界各国中不是最高的,但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最为突出.通过美国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区域等自杀人群的分析,了解美国自杀人群的特点,以期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問題在知觉心理学中,距离判断問題是心理学者一直感兴趣的問題,外国学者在这方面曾作过不少研究,积累了一些資料。依梯尔逊和埃姆斯(W. H. Ittelson & A. Jr. Ames)的实驗証明,在減縮綫索的条件下,被試用单眼观察同一距离的三张大小不同的扑克牌(标准的、比标准大一倍的、比标准小一半的),較大的显得近些,較小的远些。依梯尔逊根据一系列的实驗結果作出了这样的結論:观察者对熟知客体的主观的假定大小,是距离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党和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治理方面积累了甚为丰富的经验,其中比较突出的经验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党建引领的治理路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导引方式,全方位多维度的外部监管机制,“三位一体”的内部治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慈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在总结和推广以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推进慈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方向、以新时代慈善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康勇军  彭坚 《心理学报》2019,51(2):227-237
服务型领导被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然而, 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如何影响领导者自己还知之甚少。基于此, 文章根据工作-家庭资源模型, 探讨了服务型领导的收益与代价。采用经验抽样法, 对广州市76名企业单位中的主管进行为期5天的日记研究, 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管每日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既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从而改善工作-家庭关系, 又可能会引发资源损耗, 从而恶化了工作-家庭关系。主管感知的组织支持是服务型领导行为双刃剑效应的“门阀”, 当主管感知到高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当主管感知到低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可能更容易增加资源损耗。以上结果能拓宽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影响效果的认识, 并为如何干预服务型领导行为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彭坚  王震  侯楠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2):370-380
上下级匹配, 作为影响领导-下属良性互动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前沿话题。上下级匹配是指领导和下属在心理或行为特征方面的契合度, 包括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两种类型, 其测量方式也涉及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从现有文献来看, 研究者主要考察了领导-下属在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心理状态、工作行为和关系因素等方面的匹配效应, 涉及心理过程和互动过程两大中介机制, 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两大调节机制。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传统性、面子意识等本土心理特征的匹配效应, 或者对现有的中介、调节机制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损害个体基本的归属需要, 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会造成严重影响。根据需要威胁时间模型, 社会排斥后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社交媒体的发展使社会排斥出现了新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 突显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网络中的一些核心脑区都参与了社会排斥各阶段的情绪和认知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以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为基础, 以脑网络方法为手段, 探索社会排斥神经机制, 预测排斥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近40年中国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主题角度与美国老年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老年心理学主要聚焦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同时也在老年人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领域研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人格、情绪情感探讨较少,既缺少前沿的基础研究,也缺少对复杂能力、复杂情感等的系统研究。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现实,本文提出了21世纪中国老年心理学的未来研究取向:基础研究和应用服务研究的双向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取向,个体-环境交互作用取向和个体差异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