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不同注意条件下中小学生的数字加工SNARC效应。结果发现:(1)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条件下,中小学生在数字加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SNARC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2)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注意条件下,各年级学生均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3)内源性线索非注意条件下,中学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小学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外源性线索非注意条件下,高中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小学生和初中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说明外源性注意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SNARC效应的影响比内源性注意大,且对SNARC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较大的数字8和9上。  相似文献   
72.
共情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 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个独立成分。情感共情的神经网络包括前脑岛(AI)、前扣带回(ACC)以及镜像神经系统(MNS), 认知共情的核心脑区是腹内侧前额叶(vmPFC)。共情的神经网络在个体发展中逐渐成熟并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另外, 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共情密切联系。未来应该深入研究躯体感觉皮质在疼痛共情中的作用, 共情和亲身情感体验的神经网络的区别, 开展催产素改善共情缺陷个体的干预研究, 采用脑成像基因技术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共情神经网络的关系以及提高共情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73.
以3353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消极情感的特点,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依恋类型对青少年消极情感的独特效应、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消极情感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对消极情感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消极情感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初一到高二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同伴与父子依恋对消极情感的独特效应显著,但母子依恋的独特效应不显著,且同伴依恋在消极情感中的独特效应显著高于父子与母子依恋;3)同伴依恋部分中介父子依恋与消极情感、完全中介母子依恋与消极情感的联系,同时,父子与母子依恋又调节同伴依恋对消极情感的影响,表现为同伴依恋对消极情感的预测在高亲子依恋个体中更显著。因而,依恋对消极情感的作用机制中,间接效应模型与交互作用模型同时成立,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军队道德建设。小康社会军队道德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与世俱进、开阔视野,要从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机制和道德实践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规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5.
吕东莱 (吕祖谦 )是南宋浙东思想家。《易说》一书是他研读《周易》时所写下的心得 ,他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的实际而进行了深切的思考 ,尤对《易》学中的辩证法精神 ,颇多自己的体会和发挥 ,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76.
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66例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肾病综合征组28例,非肾病综合征组38例,健康对照组60例。发现蛋白尿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尤其是FT3水平关系密切。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FT3显著降低,提示肾病综合征是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一种。  相似文献   
77.
潘玉进  曹立人 《应用心理学》2009,15(4):374-378,384
运用社交认知绘图(SCM)、班级戏剧量表与同伴提名等方法调查了处于同伴团体形成关键期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294人,以考察同伴团体诸变量对个体学业成就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拒绝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伴团体在小学四、五年级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其密度和中心势均随年级升高而提高;(2)性别、学业成就和社会行为是影响同伴团体形成的主要因素;(3)个体学业成就对同伴接纳与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拒绝与退缩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4)团体密度和团体学业成就在同伴接纳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团体中心势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团体学业成就对亲社会行为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8.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负者的友谊,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受欺负者的适应困难。认知机制认为健康环境会通过向上的社会比较和消极归因方式,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问题。最后,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健康环境悖论”的适用性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干预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情感承诺问卷对234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教师职业认同与情感承诺的关系,以及工作满意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均呈显著正相关;(2)职业认同可以正向显著地直接预测情感承诺,同时又通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情感承诺产生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0.
以690名初一、高一和大一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并比较不同青少年理想父母形象之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应具备的五项主要特征是: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于交际,正义乐群,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2)女孩比男孩更重视父母与她们的沟通与相处;(3)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与自己相处态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对父母的能力、生活态度、品德的要求逐渐降低;(4)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对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家庭结构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则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