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2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72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7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91篇
  1957年   72篇
  1956年   46篇
  1955年   25篇
  1952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While several studies have detected raised levels of neurological soft signs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the specificity of these abnormalities remains uncertain. This study used a new standardised measure, the Cambridge Neurological Inventory (CNI), to assess soft signs in 51 subjects with OCD. Comparison was made with data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a non-clinical control group from a previously reported study. Individuals with OCD showed raised levels of soft signs compared with non-clinical controls in many categories of the CNI: Motor Coordination, Sensory Integration, Primitive Reflexes, Extrapyramidal Signs, and Failure of Suppressio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he OCD group had lower levels of neurological signs in some CNI categories: Hard Signs, Motor Co-ordination, Tardive Dyskinesia, Catatonic Signs, and Extrapyramidal Signs. However, levels of soft signs in the OCD group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ose in the schizophrenia group in other CNI categories: Sensory Integration, Primitive Reflexes and Failure of Suppres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patterns of finding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62.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毫无疑问,《宣言》是欧洲的,因为它在伦敦印刷,是由两个德国撰稿人完成的,这两个人在布鲁塞尔邂逅而且都加入了主要由德国人组成的、总部设在巴黎(后移至伦敦)的一个组织。可能正是由于警察的镇压,共产主义的幽灵才在欧洲徘徊。面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化,革命者已经在反对资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3年夏天在巴黎相遇,而恩格斯曾谈到自这次相遇以来,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理论的完整协议,他们第二次相遇在1844年春天,于布鲁塞尔,而恩格斯断言说,在那时,马克思“已经完全确立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963.
我从一个顿号开始。这个逗号位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里一个关键的命题中。对由这个顿号分开的词之间关系的解释,是最初的问题,后面的篇章把这个问题作为目标,加以阐明、研究并试图解决之。被这个顿号联系起来并隔开的词,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他思想发展变化中找到,并且可以在总的哲学传统中找到。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看作关于语言、思想和实在三者关系的哲学问题的隐喻和线索。  相似文献   
964.
鲁宾逊在最近哲学季刊上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在休漠《人性论》一书中关于因果关系的两种定义并不是定义,而是一种根据经验的心理学论述即已经被确定的内容的定义。他的这个命题我不能接受,尽管他的那些次要的论题即(a)详细阐明了休漠所谓的“哲学关系”和“自然关系”,()与史密斯相反,休漠支持因果关系的“统一性”观点确实是合理的。因此我希望(I)能够解释为什么鲁宾逊的主要命题不能真正说明休漠的两个因果关系定义,(巨)并证明他的结论并不是来自他自己的论述(巨)试图解释体漠关于“因果关系”的两个定义,这可以较真实地…  相似文献   
965.
我们让人反复理解这一点:对生动话语的称赞忠诚于卢梭思想中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和它的对立面结合并组织起来:对所谓完满话语始终越发怀疑。讲话过程中,在场获得承认的同时亦遭到拒绝。卢梭提出话语高于书写的谈话应该是,或本该是明明白白的。我们必须注意这种方式,注意在生动的谈话中把我们与在场联系起来的时刻。实际上,卢梭体会到直接的话语奇迹和话语本身内所隐蔽的东西,以无可比拟的敏锐性承认并分析了这个遮盖物,我们尝试通过语言的表示抓住所渴望的在场,但我们失掉了它。斯塔罗宾斯基在《活的眼睛》中  相似文献   
966.
价值论作为一门普遍的科学,它最基本的问题是理解内在价值的本质。这是它的核心问题。它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它的一些其他问题都与此相关,是其所产生、所结果、所包含,它的核心问题、它的结论就在于此。 一、有四种相区别的内在价值。它们如何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交融,我将在稍后讨论。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划清它们的区别,表明这四种中的每一个如何是基本的,通常是排他的,而且每一个都宣称是终极的。这些理论是相当著名的,尽管赞同其中一种的人们倾向于忽略和否认其他种。我使用了与它们的专门历史相关的名字,其中有的在知名度上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967.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The idea that people can encode and use an extremely abstract and general form of a complex linguistic (proverb) input-a conceptual base-was examined in two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I, each proverb was accompanied by either a conceptually related (good, mediocre, or poor) or an unrelated interpretation. The related interpretations were more effective recall prompts than were the unrelated interpretations, but only for high-imagery proverbs. In Experiment II, subjects wrot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roverbs and then received either the proverb subject-noun or a brief story as a prompt. As was the case for the interpretations in Experiment I, the stories did not share any major vocabulary or propositional structure with their proverb source. Nonetheless, the stories were as effective as the nouns. Also, quality of proverb interpretation and of recall performance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correlations involving low-imagery proverbs, and stories, tending to be higher. Both experiments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conceptual-base notion, and underlin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retive context, but more definitive evidenc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