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3770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129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77篇
  1978年   62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7篇
  1957年   54篇
  1956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1985年4月是杰出的匈牙利哲学家、文化史学家、文学和美学理论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乔治·卢卡奇(1885—1971年)诞生一百周年。卢卡奇在半个世纪的理论活动中发表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著作。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分析马克思和列宁的哲学遗产、辩证法的紧迫问题、哲学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史。保卫了马克思主义免受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庸俗机械论歪曲。他在许多著作中尖锐地批判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思想中的颓废派和反动派,无情地揭露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的法西斯主义。  相似文献   
942.
生命和生命起源问题是生物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生物学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环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唯心主义把生命看作是一种非物质的本质,但同唯心主义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同周围自然界的物质代谢是它的特征。广义地来说,物质代谢是无机界的物质转化为生物、生物转化为非生物这一对立过程的有规律的必然统一,这种过程是在机体同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统一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943.
除了不再提存在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马塞尔、萨特、梅洛-庞蒂(关于他们我们已有专门论述)或另外一些思想家,即我们在论述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甚至逻辑和认识论时已经谈到过的那些思想家之外,我们不能不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崭露头角的那些更为传统的或更为年青、更为独立的和难以分类的用法语写作的哲学家。为什么限于讲法语的哲学家呢?因为(我们希望)负责编写本书中其他各国哲学的编辑们可能已经用一些篇幅论述了同一时期他们  相似文献   
944.
F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eople understand conditional statements ("if p then q") as indicating a high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P(q/p). Participants estimated the 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conditional is true (Experiments 1A, 1B, and 3) or judged whether a conditional was true or false (Experiments 2 and 4) given information about the frequencies of the relevant truth table cases. Judgment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ratio of pq to p not q cases, supporting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account In Experiments 1A, 1B, and 3, judgments were also affected by the frequency of pq cases, consistent with a version of mental model theory. Experiments 3 and 4 extended the results to thematic conditionals and showed that the pragmatic utility associated with believing a statement also affected the degree of belief in conditionals but not in logically equivalent quantified statements.  相似文献   
945.
萨特尔是存在主义思潮最负盛名的表达者之一。萨特尔的世界观实质上始终是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但他的世界观又带有他那不同凡响的个性的印迹;他的世界观浸透了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精神;萨特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与这种反抗精神有关。但是,萨特尔哲学的基本原则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这位法国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根本不是始终如一的。他的体系的个别原理很接近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他对资  相似文献   
946.
这里译出的是布伯尔的《人的问题》(Das Problem des Menschen》海德堡1961年版)的结束语。作者以“第三者”的姿态出现,批评了自康德以来德国思想传统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潮,提出一套否认阶级关系、“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主张人与人“接触”、“交往”的所谓“居间者”理论。作者说集体主义现在处于鼎盛时期,因此他号召人们“揭竿而起”,反对集体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显然,这是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只不过采取了更加虚伪、更加迷人的手法罢了。  相似文献   
947.
尽管康德和舍勒的伦理学形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在根本上都属于自律伦理学.康德在人的意愿中探讨道德自律,而舍勒则在人的爱的秩序中探讨道德自律.但是与康德的理性自律不同,舍勒强调的是人格自律.对于舍勒来说,人格是道德的善的载体,人格的本质在于一种绝对时间化,而绝对时间化又是在其通过行为并在行为中持续的生成中进行的,因此道德的善必须具有绝对时间的特征.无论康德和舍勒伦理学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他们最终关注的都是道德的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8.
应用伦理学问题的现实意义,提高了人们对职业伦理学问题的兴趣。直到最近,职业伦理学在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体系里主要是在理论层次上发展的,尚未“下到”制定调节这种或者那种形式的专门活动的具体规范的层次上。即使说伦理学家的著述触及了实践的断面,那该文系作者最后一本著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象、结构、基本方面》(1985)的第5篇第3章。——译者  相似文献   
949.
Research on deductive reasoning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has shown that errors in deductive logic are not necessarily due to a lack of logical ability but can stem from an executive failure to inhibit biases.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is dissociation in children. Here, we used a negative priming paradigm with 64 children (8-10 years old) to test the role of cognitive inhibition in syllogisms with belief-bias effects. On trials where negative priming was predicted,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For the first syllogism (A), the strategy 'unbelievable-equals-invalid' had to be inhibited. The logic of the syllogism led to affirming a conclusion inconsistent with one's knowledge of the world, such as 'All elephants are light.' For the second syllogism (B), one's real-world knowledge and the syllogism's logic were congruent but the latter required affirming exactly what had been inhibited for A (i.e. that elephants are heavy). A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on the A-B sequence was reflected in a significant drop in reasoning performance on B. Thi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dur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hibitory control is required for success on syllogisms where beliefs and logic interfere.  相似文献   
950.
苏尔坎普(Suhr Kamp)出版社出版了一卷《维特根斯坦文集》。该卷包括《逻辑哲学论》、《1914—1916年日记》和《哲学研究》。这家出版社希望能够接着出版第二卷,它将包括《数学基础评论》、《蓝皮书和棕皮书》以及他的其他的著作和书信的遗稿。随着这些著作的出版,人们将能一睹迄今为止还不为人所知的文献。此外,这些出版物更有利于读者,因为它省略了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的英译文的累赘,这使书的体积缩小,价格便宜,而过去所仅有的英国版本是德英对照本,人们非连带买英译文不可。这有助于在德国扩展对维特根斯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