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176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22篇
  1972年   12篇
  1969年   14篇
  1968年   19篇
  1966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51.
This study assessed associations between a number of demographic,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ymptoms following stroke. Individuals (N = 102) who had experienced a stroke within the previous year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containing measures of PTSD symptoms and a range of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i.e., anxiety, depression, negative affect, dissociation, cognitive appraisals).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e variables under consideration were able to explain large proportions of the variance in the number (R(2) = .54, p < 0.001) and severity (R(2) = .58, p < 0.001) of PTSD symptoms. Number of strokes, negative affect and cognitive appraisals emerged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both the number and severity of PTSD symptoms.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stroke patients may benefit from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TSD symptoms.  相似文献   
952.
In this rejoinder, we discuss substantive and methodological validity issues of large-scale assessments of trend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commenting on the discussion paper by Van den Heuvel-Panhuizen, Robitzsch, Treffers, and Köller (2009). We focus on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deciding what to measure, how to measure it, and how to foster stability. Next, we discuss what to do with trends that are found. Finally, we reflect on how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received.  相似文献   
953.
共享心智模型(SMM)指队员对于团队的共享心理表征。复杂任务下高的一致性难以获得且易造成小集体意识,SMM的作用在于相互间的调节及共享信念对低一致性的调节作用。为了验证这些假设对9名不同行业创业者进行访谈,对访谈材料进行内容分析得到心智模型关键概念,经过概化理论分析后得到了4个SMM:任务、队友、团队协作以及团队精神。使用心智模型问卷在ERP模拟实验中测量31个团队的绩效和SMM一致性。结果发现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是预测绩效的有力指标;团队构成不影响各个SMM一致性;任务模型一致性正向缓冲了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对绩效的作用;团队精神模型一致性正向缓冲了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对绩效的作用。研究提示SMM对冲突的引导及增进团队成员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知觉学习是指训练或经验引起的知觉上长期稳定的改变,揭示了成年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以往知觉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知觉学习的属性,如知觉学习的特异性、迁移性和时间进程等。近年来随着fMRI、ERP技术的应用和电生理、心理物理学技术的提高,知觉学习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不仅把知觉学习包含的脑区从初级视皮层扩展到了V4等视觉信息加工通路的中间阶段,而且还揭示了与注意等相关的高级脑区的作用;不仅研究在知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皮层区域变化,而且还探讨了知觉学习引起的细胞水平的变化,为大脑可塑性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55.
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互联网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对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北京市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考察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使用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带来的主观压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孤独感;即时通讯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客观压力不能够预测孤独感,但是它可以通过即时通讯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孤独感水平。从结果中可以看到互联网的使用对个体的发展不全是消极的,即时通讯服务的使用能够缓解生活事件对个体产生的消极影响,对个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6.
研究选取297名8~12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及其预测力的年龄差异。研究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来测量被试对同伴的信任分数。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测量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分数。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获得同伴的面孔可信度分数。结果发现(1)同伴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均能正向预测儿童的同伴信任,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越高,儿童对其信任程度也越高。(2)特质和面孔可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同伴的面孔可信度高时,特质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也更大。(3)特质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而面孔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957.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 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 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 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 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 distinction, 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 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58.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驾驶疲劳的有效干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让驾驶员在驾驶模拟器中完成1小时的单调驾驶任务来诱发驾驶疲劳,同时记录驾驶员主观疲劳、驾驶绩效和脑电θ波功率,来探究趣味听觉材料是否可以缓解驾驶疲劳。结果发现,在单调驾驶条件下收听趣味听觉材料的驾驶员脑电θ波功率高于控制组,表明收听趣味听觉材料不利于缓解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959.
研究旨在探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对父亲、母亲抚养压力的影响及夫妻亲密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儿童问题行为问卷、抚养压力量表和夫妻亲密量表对3164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测查。研究发现:(1)母亲抚养压力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父亲抚养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夫妻亲密调节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作用,夫妻亲密越高,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预测作用越强,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通过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间接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960.
注意促进效应(ABE)是指目标探测性质的干扰会促进与之同时进行的背景刺激的记忆编码,产生比分心拒绝下更优的记忆成绩。Spataro等人(2017)对此提出项目特异性解释,认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对项目的特异性信息而非关系性信息加工。本研究采用混合学习和分类学习的方式形成对背景刺激的特异性信息和关系性信息加工。结果表明,与混合学习相比,分类学习下的ABE有所减少(实验2),甚至消失(实验1),表明当编码过程中对背景刺激的加工主要依赖于关系性信息时,目标探测所产生的促进效应会被削弱,从而为ABE的项目特异性解释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