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Using the normative data set of the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2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ersonality Psychopathology Five facet subscales recently developed by Arnau et al. (2005).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Psy-5 were found to be unsatisfactory.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indicated that both item-to-facet factor structure (except the PSYC domain facets subscales) and facet-to-domain factor structure fit the data poorly.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PSY-5 facet subscales may not be reliable and valid in population independent of those used to derive them. Thus, the utility of these facet subscales in clinical and research settings is premature at least for Chinese people at the present time.  相似文献   
72.
责任意识及其培养: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认为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是构成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维度;强调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具体包括责任行为、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培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3.
根据中国无神论学会几位从事宗教理论政策研究的理事建议,2010年1月22日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长期从事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和统战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座谈是由《中国宗教》杂志2008年第11期的文章《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直接引发的这篇文章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方针政策究竟是什么,它的理论依据和在中国实践的根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前30年与后30年是否有原则性的变化等问题,这些老同志作了正本清源的发言,并介绍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历与总结。有实践依据,有理论高度,对我们是一种震撼和启迪。会议由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主持。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略加整理,按发言次序发表如后,供感兴趣的同好者参考。其实,评论执政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及其理论和实践,在公开的媒体和学术报刊上早就有了存在各种不同认识和观点,以致引起辩论,应该是正常的,有益的。但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在2001年12月16日首发以来,相关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迹象,至这篇《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将这种倾向推到了一个新的坡度,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是当然的。不仅如此,《中国宗教》的主管单位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一文的发表,使人容易把作者的言论误作官方的意向,具有了舆论的甚至政策的导向性假象。因此,辨清其中的是非不仅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就有关问题持续地进行讨论,欢迎大家参与。  相似文献   
74.
石竹 《中国道教》2010,(2):9-10
<正>3月29日下午,由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香港道教节在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隆重开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应邀担任主礼嘉宾。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汤伟奇,香港道教联合会会长黎显华、周铭,香港其他宗教的代表,以及来自海内外的道教界人士和各届嘉宾共2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曾荫权特首、王作安局长、任法融会长、汤伟奇主席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75.
Probabilistic models have recently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accounts of human cognition. However, most research in which probabilistic models have been used has been focused on formulating the abstract problems behind cognitive tasks and their optimal solutions, rather than on mechanisms that could implement these solutions. Exemplar models are a successful class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 models in which an inventory of stored examples is used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identification, categorization, and function learning. We show that exemplar models can be used to perform a sophisticated form of Monte Carlo approximation known as importance sampling and thus provide a way to perform approximate Bayesian inference. Simulations of Bayesian inference in speech perception, generalization along a single dimension, making predictions about everyday events, concept learning,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memory show that exemplar models can often account for human performance with only a few exemplars, for both simple and relatively complex prior distribu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xemplar models provide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at least some forms of Bayesian inference.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采用了一套由不同任务情境(数字情境和日常情境)组成的合取判断问卷与一套概率基础知识问卷,对106名中学生的合取判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无论在哪种任务情境下,概率知识经验均未对合取判断成绩产生显著影响。(2)不同概率知识经验的被试在数字任务情境下采用的策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7.
石国兴  王紫微 《心理科学》2013,36(1):235-239
心理和谐是心理要素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和身心和谐四个子系统组成,其内涵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既有显著区别,又存在密切关系。对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同邻近概念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辨析,有助于深化心理和谐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8.
陈石  李虹 《心理科学》2014,37(1):83-87
探讨当信息以不同方式呈现时双系统逃生决策的顺序替代效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80名被试平均分配到直觉、分析和直觉后分析三种条件下考察其逃生决策。结果表明:(1)信息直接呈现时,直觉和分析决策、以及直觉和直觉后分析决策均差异显著且趋势相同;(2)信息隐含呈现时,直觉和分析决策差异显著,但直觉和直觉后分析决策差异不显著。结论:当信息直接呈现时个体的逃生决策存在顺序替代;而当信息隐含呈现时存在反顺序替代。  相似文献   
79.
在社会建构论和分布式认知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隐性知识的特点提出了交互式认知理论,目的在于揭示隐性知识的认知机制。交互式认知是指不同知识主体认知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师傅带徒弟和实践社区这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两种隐性知识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80.
探讨9-15岁流动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选取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9-15岁流动儿童644名,9-15岁城市普通儿童441名。采用Song-Hattie自我概念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版)分别评估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自我概念自9岁至15岁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2)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显著低于同龄城市普通儿童,但总体发展趋势与普通儿童相似;(3)流动儿童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