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3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探索时距知觉的脑机制的过程中, 相对于人类被试相关研究, 动物研究可以提供较多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单个神经元电生理学以及光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包括时间二分法、峰值间隔法以及低比率差别强化法等。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 动物研究的范式常会进行调整。对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的探讨将基于两方面展开:(1) 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的介绍及比较; (2) 基于动物研究范式的时距知觉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旨在为深入探索时间知觉的心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真实世界理论对医学、生命、疾病的认识,不只限于细胞、分子等微观层次,而是回到人的整体和病人的真实世界。病人的真实世界包括疾病所引起病人主观上的不良感受和客观病态改变,不断探索病人全部的真实世界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体现;大型仪器和检查是病人局部的真实世界,关注病人感受可以便捷、高效扩展医生的横向思维,实现临床医学科学与非科学的统一。有效的医患沟通是进入病人真实世界的唯一途径,能够更多获得病人信息,提高诊疗水平,是医学人文与医疗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不断探索病人的真实世界,可以为病人的叙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3.
明确定义中国医务社工的角色内涵与工作职责十分必要。基于入院前、急诊、门诊、住院、出院与安宁疗护六个不同医疗服务场景,仔细梳理并描述医务社工的角色与职责,体现医务社工的角色价值,推动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医生与护士,乃至医务社工自身对该职业的理解与认同。此外,对应不同场景下医务社工的角色与职责,提出该群体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并就如何确保此类知识与技能被中国医务社工牢固掌握提出有关教育与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以武汉市三所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的505名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团体施测的方式,探讨亲子依恋与其同伴交往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的母—子依恋安全性得分和对父母的信赖有显著年级差异,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同时母—子依恋安全性得分显著高于父—子依恋;在儿童友谊质量、社交焦虑方面,父、母均有影响,在社会交往行为表现及好朋友提名分方面母亲的作用也是显见的;与双亲建立了双重安全依恋型的儿童获益最大,双重非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损失最惨重。 相似文献
125.
126.
研究探讨了生物领域知识丰富者和贫乏者判断来自生物领域或一般领域亲疏度不同的配对词间联系的差异。采用2(生物领域丰富者和贫乏者)×2(生物领域配对词和一般领域配对词)×2(语义关系疏远配对词和语义关系密切配对词)混合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尽快判断4种类型共120组配对词的两个词间是否存在语义上的联系。结果发现:生物领域知识丰富者比贫乏者更倾向于接受生物领域配对词间的联系,且在判断生物领域关系疏远配对词时花费更长时间;而两者在判断一般领域配对词间的联系时,无论在接受性或反应时上均不存在差异。这一结果说明,知识背景影响个体觉察特定范畴或特定领域中观念间联系的敏感性,觉察观念间联系的能力表现出领域特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7.
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意向或行为的积极预期基础上而敢于托付(愿意承受风险)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以及组织管理学家通过对信任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信任发展的二元互动模型、理性选择模型、动机归因模型和可信赖程度--合作双螺旋模型。背叛行为会对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带来永久性的伤害。已有的关于信任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人们所表现出的信任行为与其催产素水平密切相关,而且信任与背纹状体、前脑岛以及处理奖赏信息相关的脑区--伏隔核、尾状核、腹内侧额叶/前额脑区底部和侧前扣带皮层--的活动相关联。尽管目前关于信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要解开信任的心理机制及其神经生理机制之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8.
当前正处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处理多源生物数据的新算法和发现、理解生理病理知识的新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引领生物医学向着网络化、个性化和预防化的趋势发展。“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赋能”现已成为加快生物医学研究进程的关键策略,并且正在重塑该领域的认识方式和知识生产结构,通过新研究模式的跨学科属性和平台化组织方式,推进全球范围的开放合作和科研人员自身的技能革新。然而,数据既扩展了认知边界,又制造了新的认知屏障。生物医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审慎对待关涉医药安全和人机价值对齐的技术与伦理挑战,规避不良的医疗后果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129.
听写困难是指儿童能够认读不能听写的现象。本研究以部件启动和整字启动任务中的探测字命名反应时差值,作为整体字形加工水平的指标,间接考察了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听写对照组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在呈现时间为75 ms和300 ms时发生,而在150 ms时没有发生;听写困难组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仅在75 ms时发生,而在150 ms和300 ms时未发生。两组被试在75 ms时的整体字形加工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听写困难被试仅仅在早期知觉阶段存在整体字形加工,而在词汇加工阶段的整体字形加工缺乏或延迟。 相似文献
130.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回忆成绩的预测。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一个有趣而反常的现象,指在重复学习测验中,学习判断往往低估了回忆成绩的增加,出现低自信的一种现象。目前,大部分实验证据支持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该效应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于这种低自信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锚定调整假说、记忆偏向消除理论、过去测验记忆的启发式假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