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1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赵盼龙  吴怀东 《法音》2020,(4):28-34
<正>中唐以后,士大夫阶层的心理发生了明显改变,在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出了一种"交汇成盛唐之音的观念、气魄、情调全都黯淡了、褪色了、低沉了,而为一种疲倦、衰顿、苍老而又冷淡的风貌所取代"[1]的面貌。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更指出,"安史之乱"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此后唐人开始朝着更加注重由外向内追寻的方向转变。在这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佛教"应乱而起"的发展、禅宗"即心即佛"的感召、诗僧"儒释兼修"的影响、文人"诗意栖息"的需要[2],使得佛教对于大历时期的文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戴叔伦的青年时期刚好处于  相似文献   
922.
核心自我评价: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外学者整合了有关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倾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核心自我评价包括四种核心特质: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四种特质构成了一个更为基本的结构。核心自我评价及四种核心特质与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存在较强的相关,且能够有效预测这些变量。文章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比如对于结构问题的探讨和跨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23.
比较基因组学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人类基因组与模式生物基因组之间编码顺序上和组织结构上的同源性,发现和克隆人类基因,揭示基因功能,从而阐明物种的进化关系及基因组的内在结构.比较基因组学的创立、内容及应用都充分体现着辩证思维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924.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925.
赵峰  王文  刘力生 《心理学报》1989,22(4):102-106
社会、心理压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社会、心理压力为什么会导致一些心身疾病的发生?为什么可使一些疾病加重?尚无满意答案。本文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在实验室应激的条件下,对比观察了动物的血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心理紧张状态可以导致有高血压遗传素质的SHR提前发病,而且可使病情不断加重;应激后SHR血浆神经递质(NE.E)和神经肽类物质(VIP)均明显增高。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26.
对285名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儿童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调查,分析了儿童同伴尊重发展趋势及其在群体间的差异,探讨了社交领导性在儿童同伴尊重发展中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童年中后期儿童与同伴之间的获得尊重与表现尊重具有显著增长趋势;(2)三年间女孩的表现尊重均高于男孩但增长速度无差异;女孩的获得尊重增长速度高于男孩;(3)儿童的社交领导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同伴尊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7.
赵益 《宗教学研究》2007,17(3):57-63
上清道教在原始"洞"观念基础之上,进行了宗教式的建构,创造了具有阶段性特色的"洞天"理论。"句曲洞天"的核心是创生型宗教的"度灾之府",是建立在"末世论"基础上的"千禧年主义"(millennialism)的一种产物,与后世道教发展生成的"洞天福地"系统有相当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928.
当前,中国宗教领域的局势总体是稳定的,这 首先有赖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半个世纪以来中 国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 功,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定,人民社会地位提高 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得益于中国党和政府统战政 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正确贯彻,受到了各族 信教群众的拥护。但仍面对着许多现实问题,必须 加以关注,归纳起来主要是:  相似文献   
929.
赵崇莲  李宏翰  王玲 《心理科学》2003,26(3):430-432
探索了影响中学生成就目标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个中学生学业活动的简洁模式。(1)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学业焦虑和认知参与、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显著负相关;两成就目标间的相关不显著;(2)能力知觉、认知参与、学业焦虑是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30.
Previous studies with Western populations have shown that adolescents' tendency to downplay their academic effort is affected by two kinds of motives: ability‐related motives (e.g., to appear competent) and social approval motives (e.g., to be popular). In this research, we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competition‐related motives in China, a culture placing strong emphasis on academic competition. Study 1 (N = 150) showed that, in response to a scenario in which a hard‐working high‐school junior hid effort from classmates, the most highly endorsed explanation was “to influence others to work less hard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udy 2 (N = 174) revealed that competition‐related explanations were endorsed relatively more often when the speaker and audience had similar academic rankings. This tendency was most evident when both speaker and audience were top performers, and when this was the case, participants' desire to demonstrate superiority over others was a positive predictor of endorsement of competition‐related motives. Study 3 (N = 137) verified that competition‐related motives were more strongly endorsed among Chinese participants than U.S. participa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t least in cultures that emphasize academic competition and in contexts where competition is salient, hiding effort is often about attempting to gain strategic advan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