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基于自我验证理论, 文章探讨了客户支持能否通过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促进员工服务绩效(角色内服务绩效和主动服务客户行为), 以及员工促进定向和内控的调节作用。针对3时间点的调查得到652名员工和139名主管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客户支持会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组织自尊, 进而显著影响他们的角色内服务绩效和主动服务客户行为; (2)员工促进定向正向调节客户支持对员工组织自尊的影响; (3)员工内控负向调节客户支持对员工组织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员工服务绩效的机制研究, 为组织提升员工服务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104.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动机、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较多关注一般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而对自闭症儿童领域的心理理论的研究不够。本研究在原有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完全“非言语”改进,以意外内容任务为主要测试内容,将智力落后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到实验当中,进一步探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编后的非言语意外内容任务适用于自闭症和智力落后儿童;包括低言语能力个体在内的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显著低于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在物品转移和调换的注意方面存在更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两类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 二者共患率高达25%~48%。共患问题不仅使儿童自身面临着严重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损害, 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共患儿童的干预是极为必要且重要的。以共患病理机制假说为基础, 可将既往共患儿童的干预研究划分为以下两大类:(1)基于表型假说的干预方案, 如药物干预、阅读干预以及二者联合干预, 相应方案干预效果的迁移性和稳定性均有待深入考究; (2)基于共同缺陷假说的干预方案, 如针对核心共同认知缺陷之一的加工速度问题的干预已初显成效, 但相关研究较少, 干预效果需更多研究进一步系统性地考察。最后就共患儿童的干预方案现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通过收集2017年~2021年北京某三甲医院开展的14项医疗器械软件的软件说明书、技术要求和注册检验报告等临床试验资料,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对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标准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探讨了医疗器械软件的标准参考情况、数据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医疗器械软件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当考虑适用范围泛化、预警和交互等可能衍生伦理学问题的因素,加强软件风险管理,从而减少因软件缺陷产生的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107.
工作旺盛感是个体在工作中同时感受活力和学习一种心理状态。组织情境中领导、组织支持和公平、工作特征和同伴均影响工作旺盛感。基于特质激活和自我决定理论, 构建“组织情境影响工作旺盛感的心理机制”模型:“全景式”和“离散式”组织情境能直接影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 或者先激活特质, 再影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 进而影响工作旺盛感。未来应加强“全景式”组织情境及其中介机制研究, 开展个体和组织情境变量以及社会层和任务层等多层次整合研究, 并运用动态研究方法研究组织情境与工作旺盛感之间的联动变化规律, 预测工作旺盛感。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的提取消退范式能够有效地削弱非适应性恐惧记忆。性别差异是个体差异性研究的关键变量, 但在提取消退范式的研究中仍然比较少见关于性别差异的探索。因此本研究以立体几何图形作为条件刺激, 腕部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 皮肤电反应为恐惧反应指标, 探究提取消退范式在恐惧消退效果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在恐惧自发恢复测试中, 提取消退范式的所有被试都成功抑制了恐惧复发, 但恐惧重建测试中只有女性被试抑制了恐惧复发。这说明, 提取消退范式在抑制恐惧自发恢复方面效果显著, 在恐惧重建上女性的消退效果显著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9.
在幼儿对主人公的行为意图做出判断后加入奖惩任务,用意图“有无”判断和星星分配的数量作为考察“副作用”效应的指标,探讨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能否利用理性策略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结果发现:(1)幼儿对带来积极和消极“副作用”的行为意图“有无”判断没有差异;(2)相比于消极“副作用”,幼儿倾向于给带来积极“副作用”的行为者分配更多的星星作为奖励;(3)“副作用”效价对4、5、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4)在道德规范标准和约定规范标准下,“副作用”效价对4、5、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结果表明:(1)使用星星分配数量作为指标考察幼儿的行为意图判断更敏感。(2)幼儿会把违背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有意的,遵守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无意的。且这种表现在4~6岁之间具有稳定性。不同规范标准下,幼儿的这一表现没有差异。(3)研究结果支持了意图判断“副作用”效应的理性推理观点。 相似文献
110.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贸易战的发生让人们处于一种本体不安全的状态中,即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三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本体安全感没有受到威胁的个体,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度更高,其中家乡依恋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更倾向于依恋可以提供常规生活和构建个人身份的家乡,以此寻求本体安全感恢复,从而增加了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实验结果还发现,自然栖息地情境展露在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展露于自然栖息地情境时,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能够通过对自然栖息地这一更广泛的地点依恋来对抗本体安全感威胁,不再需要寻求家乡依恋来缓解本体安全感威胁,从而使其在对家乡品牌和非家乡品牌的偏好上不再呈现出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丰富了现有本体安全感和品牌偏好的相关研究,为品牌提供了一种新的本土营销策略,具有丰富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