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养育脑” (parental brain)是成人响应婴儿刺激(面孔、声音等)时, 大脑中与养育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神经回路的总称, 主要涉及动机-奖赏、共情、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等网络, 眶额皮层、前扣带皮层、前脑岛、杏仁核和辅助运动区等核心脑区。而成人养育经验、催产素和精神障碍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养育脑”网络, 具体表现为育儿经验的增长以及催产素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成人对婴儿刺激的加工, 而精神障碍则损害了其对婴儿刺激的加工。未来研究可考察追踪“养育脑”在不同时期大脑结构的变化以及多脑间的协调同步。另外, 还需进一步探究父亲异常“养育脑”的神经基础, 重视异常父母的预防和干预以及加强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四所不同类型大学选取1023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对其宿舍冲突方式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SPSS19.0和AMO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大学生最常见的宿舍冲突方式是合作,其次是顺从、回避,最少见的是竞争,而且男生采用竞争宿舍冲突方式的频率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与其自我分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的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积极的宿舍冲突方式(合作)相关不显著;(3)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与消极的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负相关,但只有其中两个维度(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与积极的宿舍冲突方式(合作)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消极宿舍冲突方式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女生消极宿舍冲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男生消极宿舍冲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是基于海量数据结合计算机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心理特征的一种新兴方式。由于传统纸笔测量方式所存在的诸多限制,本文对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心理建模方法及应用于心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综述,介绍了特征及提取方法、常用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应用场景,并对心理指标识别建模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展望。该测量方法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相比自我报告法具有时效性高、可回溯测量、生态效度好等独特优势。然而,基于社交媒体的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方法也在学习成本、硬件成本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媒体信息与用户心理变量间的关联机制,并将心理指标识别模型同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应用。心理指标识别建模结合心理测量基本原理和计算机领域机器学习的技术,将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工作−家庭冲突与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关系。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离职意向量表对992名幼儿教师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和幼儿教师离职意向水平彼此之间显著相关。(2)工作−家庭冲突可以显著预测幼儿教师离职意向水平。(3)工作−家庭冲突可以通过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幼儿教师离职意向水平。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预测路径中起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While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that general self-efficacy (GSE) is a unidimensional construct, no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to test or compare its single-factor structure with alternative factor structures (e.g., two-factor structu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examine its factor structure in a Chinese contex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GSE scale was administered to 195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 identity and optimism instruments were also used to examine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GS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determined that a two-factor solution was best fitting, explaining 54.49 % of the variance, which was reproduced reliably in the two subsamples. Through a series of factor model testing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two-factor structure was reliable, internally valid as demonstrated. Subsequent regression analyses also showed that only one of the two factor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personal identity and optimism, whereas the other one was irrelevant. The findings emphasized the value of revisiting GSE as a uni- or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相似文献   
16.

美德伦理的复兴是20世纪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转向和理论图景,国外美德伦理研究以麦金太尔为代表,迈克尔•斯洛特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最具代表性,国内在译介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美德与规范的互补。在医学领域也开始复兴美德伦理,内因在于美德伴随医学的产生,比规范伦理有更悠久的历史,外因在于扭转社会的去道德化倾向,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同样重要,甚至某些情况下更重要。但在美德伦理的复兴过程中,也面临着内在与外在的阻力,美德伦理复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论北宋诗僧道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略描述了北宋诗僧道潜与苏轼的交游,指出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交往中,他们诗文往还,倡和酬答,彼此扶将,甘苦与共,演绎了我国文化史上儒释交流的一段佳话.道潜的诗歌创作以清绝平雅为其主要特色,与储光羲的诗歌有相似之处.同时道潜的许多诗歌表明了对陶渊明的景仰和心仪,他也喜欢作绮语艳词,体现出与文人士夫情趣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the extent to which hope measure is equivalent to general self-efficacy measure. Questionnaire data on these two constructs and other external variab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99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factor analytic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ope and self-efficacy items measured the same construct. The unidimensional model combining hope items and GSE items fit the data as well as the bidimensional model, indicating that their corresponding items measured the same underlying construct. Further analyses showed that hope and GS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external variables differently in a systematic manner. Most of these correlational differences were non-significant and negligible.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literatures studying GSE and hope c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integrated and that researchers need to recognize and acknowledge the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similarities among these construct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肢体识别加工的研究常常以倒置肢体作为对象.肢体倒置效应是指, 与正立肢体相比, 人们识别倒置肢体的时间更长,正确率更低.该现象为探究肢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近些年, 研究者们使用多种技术考察了这一效应及肢体构形加工的特异机制与神经基础.其中, 头部信息在肢体倒置效应中的作用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争论.此外, 构形加工理论和构形加工连续量理论都肯定了构形加工在该效应产生中的作用, 但对于构形加工所包含的子成分还存在一些分歧.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特殊群体研究, 揭示头部信息的具体作用, 完善相关理论解释以及探索更具有生态效度的肢体倒置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情绪识别往往依赖于不同通道间的信息整合(如, 面孔、声音)。本文梳理相关研究认为,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在早期知觉阶段即产生交互作用, 且初级感知觉皮层负责两者信息的编码; 而在晚期决策阶段, 杏仁核、颞叶等高级脑区完成对情绪信息内容的认知评估整合; 此外, 神经振荡活动在多个频段上的功能耦合促进了跨通道情绪信息整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两者整合是否与情绪冲突有关, 以及不一致的情绪信息在整合中是否有优势, 探明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如何促进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的神经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