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4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年轻成年被试在现代人类觉醒期间“标准环境温度”(standard ambient tem-perature)(~20℃)和人体产生和散发热量保持最佳平衡状态的睡眠期间“热中性”(thermal neutrality)环境温度(~30℃)条件下。24-h昼夜测量体(口腔)和皮肤(中背,耳后,肘,手背,足背)温度。皮肤温度借助特制WMSX-01巡回检测温度仅远距离连续测温和自动打印。结果表明;(1)在“标准环境温度”(~20℃)和“热中性”环境温度[~30℃间可见四肢(特别足部)]皮肤温度呈现显著相位性倒转。(2)“非午睡组”和“午睡组”均可见在14:00左右呈现一个体温“钟”的“次要低谷”(Minor nadir),从而表示成年人的体温“钟”也可能具有“半24-h昼夜节律”(Circasemidian rhythm)的内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2.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 如何促进管理者更加积极地表现出授权行为, 成为领导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围绕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以领导者为中心”倾向突出等不足, 导致其未能很好地解答现实议题。因此, 以目标理论为视角, 并整合性地考察领导者和下属的作用, 以工作团队为研究情境, 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索出促进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目标融合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构建出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其次, 将收集纵向的团队主管下属对子数据, 明确这些目标融合关系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效应; 最后, 将通过进一步数据收集, 对提出的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整体验证。这将拓宽并加深对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把握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规律, 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3.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并结合其它测试数据,对151名中国优秀运动员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优秀运动员已初步掌握了焦虑控制(AX)、集中注意力(CC)、提高自信心(CF)、提高动机水平(MV)和加强集体意识(TM)的心理技能,他们在自信心和集体意识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在心理准备(MP)方面则表现欠缺;2.除运动动机方面外,中国优秀运动页未表现出心理技能的差异性;3.运动等级(技术水平)不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有差别;4.根据中国优秀运动员心理技能可以把他们分成4种类型,它们是心理技能发展水平较低的心理准备型和自信心型;心理技能发展水平较高的自信心——集体意识型和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型。 相似文献
194.
采用调节聚焦问卷、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北京市五所学校117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调节聚焦对小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并检验应对方式在调节聚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对小学生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预防定向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积极应对和促进定向更相关, 消极应对和预防定向更相关;(3)积极应对在促进定向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在预防定向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5.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是记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 研究者们就视觉长时记忆是否能促进视觉短时记忆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 但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形成不同激活度的视觉长时记忆, 考察对几何图形的视觉长时记忆是否能对变化检测中的短时记忆起到促进作用。结果发现, 低激活水平的视觉长时记忆不能促进视觉短时记忆, 而事先存在且高度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视觉短时记忆却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 随着视觉长时记忆激活水平的提高, 刺激间间隔的效应值也逐渐减小。本研究说明, 视觉长时记忆能否促进视觉短时记忆取决于视觉长时记忆的激活水平, 高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阻止视觉短时记忆痕迹的迅速消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刺激本身的影响, 还会受到先前刺激的影响, 表现为对当前试次中刺激的反应会受到前一试次的影响, 即试次历史。本研究采用“线索-中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前一试次有效性对跨通道的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连续两个试次间的线索有效性考察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影响。为了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减小试次历史的影响, 实验2通过延长试次间时间间隔考察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作用是否减小。结果发现, 前一试次线索无效时, 当前试次中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显著小于前一试次有效时, 这种影响会根据试次中线索和靶子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当延长试次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有效地减少前一试次对当前试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 试次历史能够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产生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增大试次间时间间隔来减小。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融合错觉,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0.
重阳宫在浙江省省级名胜区穿岩十九峰内,是一座规模较大、气势恢弘的上清派道观。重阳宫与十九峰遥相对望,深藏于桂竹谷中,依山随势而建。层层崇台,鳞次栉比,殿堂楼宇,驻月摘星,气象森严,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道教的“玄妙”和“清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