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9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8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auditory cortex of the mustached bat shows complex multiple frequency maps, because cortical neurons in several areas are tuned to particular combinations of signal elements. Different types of combination-sensitive neurons form computational maps in which information-bearing parameters for echolocation (biosonar) are represented systematically. Neuronal response properties and multiple-frequency and computational maps were considered to be created solely by divergent-convergent interactions of neurons in the 'ascending' system. However,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orticofugal' system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Neurons in an iso-best frequency (or echo delay) 'minicolumn' of the auditory cortex augment the auditory responses of subcortical neurons tuned to that frequency (or echo delay) and sharpen their tu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y reduce the response and shift the tuning of subcortical neurons tuned to other frequencies (or echo delays) away from the best frequency (or delay) of the cortical neurons. Cortical neurons mediate a highly focused positive feedback, incorporated with widespread lateral inhibition, via corticofugal projections. This 'egocentric selection' is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lf-organizing the central auditory system.  相似文献   
32.
四卡问题的内容促进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张庆林  杨雄 《心理科学》1997,20(4):311-313,,310,
本研究设计了2种抽象材料和4种具体材料的四卡问题,对43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考察被试解决四卡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并检验命题内容对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卡问题十分困难,具体内容的四卡问题并不能产生促进效应,大学生的推理表现出“匹配偏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Xu  Ming 《Synthese》1997,112(2):137-192
We propose a theory of events and caus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ranching time. Notions discussed include possibility based on reality, transitions, events, determinacy, contingency, causes and effects. The main idea in defining causal relations is to introduce a certain preconditioning circumstance under which one event follows another. We also briefly compare this theory with some other theories.  相似文献   
34.
群体绩效和团队效能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近几年来 ,在群体和团队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 ,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本文在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几个与群体绩效有关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群体构成、凝聚力、激励、领导、群体目标等因素。同时探讨团队与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 ,讨论团队效能研究中的几个开放性问题 ,以及将来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最后 ,对影响团队效能的几个关键的调节因素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5.
追踪作业中几种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模拟追踪作业情境下 ,对主任务绩效测定、主观评定和若干生理测量在心理负荷评估中的敏感性进行了实验。实验采用重复测量的被试者内设计 ,2 0名被试 (男女各半 )在六档负荷下分别从事五分钟追踪作业。所选用的指标有追踪作业平均误差距离、追踪警告次数、主观负荷评定、心率、心率变异和血压。结果发现 :1主任务绩效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最高的敏感性 ,主观评定次之 ,心率变化率和心率变异变化率也随负荷变化 ,血压指标随负荷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2除血压指标外 ,其余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 ,这提示它们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6.
中国颜色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物体颜色,并做定量表示的颜色体系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介绍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颜色体系理论和编制原则的特点。中国颜色体系研究是在对国际上其它颜色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对颜色样品测试的基础上,确立其理论依据和编制原则,开展了中国人眼对明度、色调、彩度等间距排列的视觉评价实验,建立了中国颜色体系理论模型。同时研制出《中国颜色体系样册》。该项研究于1993年7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的成果鉴定会,并得到良好的评价,又于1994年6月通过国家标准审查。该项研究的完成和推广,不仅能为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颜色控制、标定和交流提供科学的颜色定量手段,同时也是对实用色度学的发展和颜色标准化工作做了有益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7.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临床经验对诊断的双重作用及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临床经验的定义、来源及指导实践过程中的意义,指出其具有促进诊断和引起误诊的双重作用,并用临床病历例子详细说明其双重作用的形式、导致结果及产生的原因。指出临床经验的双重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局限性,提出对经验的改造完善途径,以能充分表现出其促进诊断的作用,而最大限度降低其导致误诊的程度,发挥在临床工作中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39.
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教师的六组定性的评分用语词 (符号 )进行了经验赋值。参加赋值的是 2 66名小学教师。结果表明 ,六组评分用语词 (符号 )都是模糊概念 ,其中每种评分方式中处于最高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小 ,处于中间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居中 ,处于最低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大。词 (符号 )义的模糊度与评价的把握度呈现负相关 ,即词 (符号 )义越具体 ,模糊度越小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大 ;反之 ,词义越含混 ,模糊度越大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小。教师对各种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赋值受百分制的“及格—不及格”的划分的影响 ,受评分方式中等级数目的影响 ,即增加评分等级会减少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模糊度 ,增加赋值的把握度 ,还受评分用语词 (符号 )本身数量特征的影响。在各种评分方式中 ,评语词 (符号 )在心理量表上的距离是不等的。本研究的结果对教育评价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