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6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利用Posner的空间线索范式,三个实验意在探寻自我面孔作为特殊的刺激对空间注意的调控作用。在实验一中,自我或者熟悉的面孔作为内源性线索出现在视野中央,通过朝左或者朝右来提示目标出现的位置。在实验二(小图)和实验三(大图)中,自我或熟悉的面孔与目标同时呈现,作为与任务无关的刺激出现在视野的左侧或右侧。实验一的结果发现,与熟悉的面孔相比较,自我面孔产生了更大的提示效应。这意味着当自我面孔与任务相关时,对提示位置易化优于熟悉的面孔。与之相反的是,在实验二和实验三中,自我面孔和熟悉的面孔同样捕获目标位置的空间注意。然而,研究并没有发现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在捕获注意上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许暗示着在注意捕获的过程中,面孔效应足够大而掩盖了自我效应的出现。这些发现表明自我面孔之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刺激不仅受感知过程的影响,还依赖于与任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2.
袁鸣  邓铸  季培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480-486
个体掌握的知识很多来自于他人的传授。从4岁起,儿童就意识到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在可靠性上存在差异。他们根据与提供者间的熟悉程度、提供者过往陈词的准确性、以及来自他人的线索等策略对于信息提供者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谁更值得信任。未来关于儿童对于信息提供者选择性信任的研究应从扩展探究的知识领域、对于信息提供者其他特征的操纵、以及潜在文化差异检验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83.
认知地图技术是用来获取个体对某个特定领域独特理解的图形化描述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认知诱发技术与分析技术.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个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实例,展示了认知地图技术应用的一般步骤.然后,介绍了认知地图技术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并针对认知地图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即从认知地图技术的理论、应用及软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4.
涂红伟  严鸣  周星 《心理学报》2011,43(7):810-820
虽然泰勒主义似乎已被工作设计所替代, 但是近来有些学者们注意到工作设计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该研究旨在探讨工作类型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 影响着这两种观点的适用性。通过一个纵向现场准实验设计研究, 结果证实了工作类型的调节作用, 即工作丰富化对知识型员工和体力工作者工作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 泰勒主义和工作设计思想并无优劣之分。该文的研究结果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5.
赵鸣  刘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3):355-363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 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 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先行词词频、照应语不同形式等因素的作用和限制。未来研究应对Nref效应、回指加工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零形式照应语以及汉语回指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86.
李毕琴  李玲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18,50(5):483-493
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 探讨不同呈现方式下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语义水平匹配的刺激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1)视觉呈现下, 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知觉和语义匹配的刺激均能捕获注意, 且在视觉搜索快速反应的阶段仍能捕获注意; (2)听觉呈现下, 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语义匹配的刺激不能捕获注意, 反而被抑制, 但在视觉搜索快速反应的早期阶段却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 基于视听呈现的言语工作记忆内容在语义水平对注意的引导作用可发生在注意搜索过程快速反应的早期阶段。而晚期阶段由于受到跨通道注意选择的抑制, 听觉呈现下的语义表征不能捕获注意, 而视觉呈现下的语义表征仍能捕获注意。  相似文献   
387.
基于反应时的人格内隐测量及其方法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测量的热点已经转向内隐层面,以反应时为基础的内隐人格测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多因素特质内隐联结测验、个人化内隐联结测验、内隐联结程序、单目标词内隐联结测验等,它们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内隐人格测量的方法,深化了内隐人格的理论建构。但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内隐测量的表征是无意识的吗?内隐测量能避免社会赞许性等动机的影响吗?内隐测量的表征是高度稳定的吗?内隐测量是过程纯净的吗?内隐人格测量可以防止作伪吗?文章回顾了内隐人格测量的相关理论及有关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88.
动机测量方法的探讨经历了初期对TAT及其评分方法的怀疑、争论和认同,到对内隐与外显动机系统的概念区分,又开始转向了对新的测量方法的尝试、验证和发展。早期的内隐动机测量以投射测验的“大三”内隐动机计分为主。多动机网格技术的出现,为同一构念下的内隐动机测量带来了新的活力。工作风格测验另辟蹊径,从行为表现入手,使测量结果更为可靠。内隐联想测验则引入了当前内隐社会认知的最新研究方法,实现了更为高效、便捷、精确的内隐动机测量  相似文献   
389.
钱明 《中国哲学史》2006,(3):125-128
2006年4月1日至3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省文史馆与浙江古籍出版社协办,浙江省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与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研讨会”在黄宗羲的故乡余姚市举行。此次会议是学术界首次以黄宗羲民本思想为主题(在总共54篇论文中有关民本思想的有36篇)的专门性研讨会。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章猛进、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毛昭晰,以及将新版《黄宗羲全集》转赠给温家宝总理并收到温总理两次复函的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史晓风,分别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390.
随着浙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浙江的认同意识正逐渐增强,因此有必要对“浙学”的地缘与学缘作缜密的梳理和定位,以求得对其内涵及历史衍变的客观把握。从总体上说,明代以后的“吴学”是以放弃宋学而返诸汉学为趣向,“皖学”是以宋、汉同弃而寻归传统儒学为诉求,而“浙学”则是以明学为基点融会宋学与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