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60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汉字表象加工中的心理位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明 《心理科学》2007,30(4):883-885,860
自谢帕德等首次进行心理旋转实验以来,表象加工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旋转、心理扫描和认知地图等方面,而作为另一种加工方式的心理位移尚未有研究。本研究以人造汉字作为研究材料,试图证实在表象加工过程中存在心理位移加工方式,结果证实心理位移是表象的加工方式之一。在心理位移过程中,反应时间与构成新形象的两种刺激表象之间的呈现距离成正比;汉字构字过程中心理位移所需加工时间的临界点可能是0.5-1秒。  相似文献   
362.
张明  狄胜德 《心理科学》2007,30(5):1073-1076
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考察了形状和颜色客体在工作记忆中的表征方式、特征检测类型及初始刺激呈现时间对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表征包括两个水平,首先是对客体的特征进行加工存储,其次才是对特征的捆绑;(2)不同特征的加工时间不同,颜色的加工完成的较早,记忆效果好,而形状的加工完成的较晚,记忆效果也差,表现出颜色的子系统优势;(3)特征的捆绑不是必需的,只有在任务需要时才进行,并且捆绑的过程符合特征捆绑的双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363.
张向阳  刘鸣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7,30(3):680-682
针对贝叶斯推理研究中基础概率忽略现象的争论,直接操纵基础概率水平,考察被试在贝叶斯推理时是否加工了基础概率信息。结果表明,低基础概率组后验概率估计显著低,无基础概率组后验概率估计反应时显著短于有基础概率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估计的正确率都较低,说明对基础概率在贝叶斯推理中的作用考虑不充分。  相似文献   
364.
视觉表象操作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刘鸣 《心理学报》2009,41(4):305-315
本研究通过视觉表象旋转和扫描的眼动实验探讨表象的心理表征方式。实验一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具有与反应时相类似的旋转角度效应。实验二结果显示,表象扫描的反应时和眼动指标都具有与知觉扫描加工一样的距离效应。由此可以认为,表象眼动与知觉眼动模式具有相似性;表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表征方式并有其特殊的加工过程;表象的心理表征可以是形象表征,而非一定是抽象的命题或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365.
ABSTRACT— Curiosity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desire for learning and knowledge, but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We scanned subjects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hile they read trivia questions. The level of curiosity when reading questions was correlated with activity in caudate regions previously suggested to be involved in anticipated reward. This finding led to a behavioral study, which showed that subjects spent more scarce resources (either limited tokens or waiting time) to find out answers when they were more curious. The functional imaging also showed that curiosity increased activity in memory areas when subjects guessed incorrectly, which suggests that curiosity may enhance memory for surprising new information. This prediction about memory enhancement was confirmed in a behavioral study: Higher curiosity in an initial s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better recall of surprising answers 1 to 2 weeks later.  相似文献   
366.
基于反应时的人格内隐测量及其方法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测量的热点已经转向内隐层面,以反应时为基础的内隐人格测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多因素特质内隐联结测验、个人化内隐联结测验、内隐联结程序、单目标词内隐联结测验等,它们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内隐人格测量的方法,深化了内隐人格的理论建构。但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内隐测量的表征是无意识的吗?内隐测量能避免社会赞许性等动机的影响吗?内隐测量的表征是高度稳定的吗?内隐测量是过程纯净的吗?内隐人格测量可以防止作伪吗?文章回顾了内隐人格测量的相关理论及有关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7.
368.
为探讨全纳教育教师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京津冀地区的全纳教育教师共378名为被试,使用职业使命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工作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职业使命感、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全纳教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积极塑造全纳教育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提升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提升全纳教育教师的工作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369.
双语Stroop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鞠鑫  刘鸣 《心理学探新》2004,24(1):50-53
Stroop效应从提出至今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双语Stroop效应的研究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这一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中一英文教学、学习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70.
Although direct observation has provided much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regiver-care recipient interactio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remains incomplete. This study expands upon earlier observational work by examining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MR)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in the home setting. Specialized computer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duct real-time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of interactional styles of maternal caregivers of eight younger (M = 23 years old) and eight older (M = 49 years old) MR adults during two cognitive tasks: block design and card sorting.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and type of as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caregiver were examined by coding the occurrence and duration of seven interactional behavior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regivers of the younger adults used more positive statements and modeling/gestural prompts, whereas the caregivers of the older adults provided more physical assistance and performed more of the tasks themselves. More importantly, this project provid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R adults and their maternal caregivers and demonstrated the utility of computer-assisted data collection technology with a community-based, nondemented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