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我是第一次来五台山,感触特别深,第一是省、市领导的人文素质特别高,对整个五台山的研究工作支持很大,尽管我第一次来五台山,但我与五台山结缘可能有十多年了,事实上,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就开始写关于五台山的文章,并在《五台山研究》上发表。因此说结缘较早。佛家常说,三十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过三十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十年后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五台山既有很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是个历史与自然的二重体,这就是向外对话的一个很好的条件。自然景观在于保护和利用,而人文景观在于重建  相似文献   
122.
以44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历时20个月的纵向研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和积极品质对中考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SES、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同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在20个月后的中考成绩;(2)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家庭SES与中考成绩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家庭SES越高,初中生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越高,其中考成绩越好。研究结果提示积极品质可以补偿低家庭SES对学生中考成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3.
支持型领导行为在工作压力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调查了 1 3个企业共 2 1 8位员工 ,探讨了支持型领导行为在角色冲突、人际冲突、缺乏成就与发展 (压力源 )和工作满意感、工作焦虑 (压力反应 )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1 )支持型领导行为对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焦虑有主效应 ,但是由于逆向缓冲的存在 ,支持型领导行为的主效应并不总是对的 ,我们必须在更大的范围中考虑领导行为的效应 ;(2 )缓冲效应的六个假设只有一个被证明 ,但是方向相反 ,即支持型领导行为加剧了由人际冲突造成的工作不满意感 ;(3)两个中介模型的部分关系被证明 ,但是我们很难确定是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弱化效应还是评价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因果关系 ,在将来的研究中纵向研究设计被认为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4.
西方学者已普遍接受宽恕的本质即为亲社会性动机转变过程。从这一取向出发, 介绍Worthington提出的宽恕压力应对模型、Koutsos等人提出的人际间相关变量模型以及Hall和Fincham提出的自我宽恕模型这三个模型。三个模型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提供支持, 通过论述三个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同时在宽恕模型论述中总结分析近年来宽恕的认知加工、人际相关变量的作用以及自我宽恕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最后对宽恕在西方以及我国的研究进行回顾, 指出中西方宽恕研究发展中存在的研究不全面、缺乏理论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5.
植物药复方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手段。药物是通过蛋白质起作用的。蛋白质复杂多样的功能与其时空的复杂演变密切相关,复方如何对蛋白质时空产生影响、如何对其结构与功能发生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深入研究可能发现新的生命现象,为阐明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植物药的创新研制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6.
祝春兰  刘伟  马亮  张利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75-1881
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前瞻记忆衰退。已有研究以轻度阿尔茨海默症与前瞻记忆衰退的关联程度为主线, 对比了这一关联与“其他认知缺陷疾病-前瞻记忆衰退”、“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回溯记忆衰退”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症-遗传表达”这三种关联的类似程度。此外, 也有研究涉及到了如何促进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前瞻记忆。将来的研究应引入病情程度、前瞻记忆任务类型等变量, 深入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症与前瞻记忆衰退的关联, 并使用ERP、fMRI等神经生理技术确定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前瞻记忆衰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7.
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亲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群体多为5岁以后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一项任务不能够有规划进行下去,而且脾气暴躁、易怒。近年来,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教育学界等对ADHD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ADHD病症的基本特征,目前对于患者脑机制损害的研究,并从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讨论了ADHD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9.
Using a reaction time experiment, we examined whether imagining a response w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its execution. During a pre-test and a post-test, participants had to respon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ith either their left or their right hand, as they preferred, to the illumination of one of 17 target positions arrayed in front of them in a semicircle. Between these two phases,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practice condition. Each of 40 right-handed participants was assigned to one of four groups that differed in their practice condition: One group made only dominant-hand responses to all target locations, two imagery groups imagined dominant hand responses to all target locations, and the last group received a no-practice, control task. One imagery group received instructions emphasizing that imagery has a strong effect; the second group received instructions suggesting that imagery was not effective. The results showed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the practised response for both imagery groups during the post-test. No effect was found for the physical performanc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 in performance for the imagery groups was not accompanied by a change in reaction tim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imagining the realization of action possibilities and from a neuro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30.
Summary Underlying the classic binocularity problems of singleness and three-dimensionality is a theory that the stimulus for binocular vision constitutes two two-dimensional images and metric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s of those images. Thi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imulus is criticized here and in its stead an ecologically-based characterization is presented wherein a binocular transformational invariant is shown to specify absolute (body-scaled) size, shape, and distance. The transformation is characterized as a rotation and its specificity to distance assumes a constant interocular distance and either homogeneously textured or extended surfaces. Fou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perceivers' abilities to detect this information and report (verbally or by reaching) the absolute distances of surfaces in stereograms. A fifth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accurate performance did not depend on oculomotor information. The assumptions of texture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and constant interocular distance and their possible violations were discussed. A sixth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violations of interocular distance are absorbed by surface shapes. The existence and detection of a binocular rotation dissolves the putative problems of singleness and stereopsis, indicate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two frontal eyes is for perception of absolute distance, and reformulates the problems for an algorithmic (physiological) theory of v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