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Fuzzy数学模型及其在小群体人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 《心理学报》1988,21(4):49-57
本研究在分析经典社会测量某些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以小群体为参照系,用Fuzzy综合评判和Fuzzy聚类分析方法去探讨小群体人际关系结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小群体做了实验研究。在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一些聚类结果。研究发现,小群体人际关系的聚类是与λ值有关的,λ反映了小群体人际关系动态变化的特征。通过此项研究,我们认为,在小群体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引入模糊数学方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52.
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性可以用调谐曲线及其Q值表征。本研究用同时掩蔽法测定了10名正常听者和5名听力衰退者的心理物理调谐曲线和生理调谐曲线。为便于两种曲线的比较,实验用了相同的声刺激,即频率为50DHz和4000Hz的感觉级相同的短音。测定生理调谐曲线所用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反应的P_6—SN_(10)复合波的幅值。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调谐曲线的锐度Q没有显著的差异,(2)听力衰退者4000Hz的两种调谐曲线的锐度Q都显著地小于正常听力者相应曲线的锐度Q。本文说明用适当的声刺激和电生理指标,生理调谐曲线能够和心理物理调谐曲线近似等值地、同样灵敏地、具有频率特殊性地反映听系统的频率选择性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753.
为确定CIE 1960 UCS图上位于普朗克(Planckiam)轨迹上的等温线的适当长度,我们在普朗克轨迹上按60μrd的等间隔、从0—360μrd选取七种光源作为标准光。又在每条对应的等温线上选取10—12种光作为试验光。标准光与试验光同时呈现在目视色度计的两半视场上,以评价它们的色差。两名视察者给出类似的结果。通过对色差的三个视觉等级的评定,可以沿普朗克轨迹画出两个色差区域。位于这两个区域内的光分别与对应的普朗克辐射体有相同的或有相似的颜色。  相似文献   
754.
中国人眼对表色色差辨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导了中国人眼对表色色差辨别的实验研究中彩色类特性实验结果。研究中对颜色所具有的明度、色调、彩度三个属性分别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了颜色中的色调、明度和彩度的特性变化不影响人眼对表面色色差的识别。中国人眼对彩色系表色色差辨别时,色差识别的量值△E值仅随感觉等级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将彩色类和非彩色类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时,发现了彩色类各感觉等级的△E值均大于非彩色类的△E值。根据二个类别的实验结果,研究者提出:中国颜色体系中非彩色系样品和彩色系样品色度坐标值的色差宽容度分别为:非彩色系△E<1.5;彩色系△E<3.0的建议。根据该项技术指标制作的《中国颜色体系样册》中的1322个颜色样品,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国家标准计量装置上测试,将其结果和国际上已有的颜色体系样册中样品的色差比较时,还是让人感到满意的。该项技术指标已作为《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中颜色样品色差宽容度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55.
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小兰  荆其诚 《心理学报》1994,27(2):208-218
该文通过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45个国家和地区情况统计材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心理学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心理学家数目的增长依赖于经济和社会需求;心理学发展晚于经济发展并服从于S形模型;对于经济实力尚不够强大的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培训心理学家是十分重要的;应重视和加速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56.
选择性颞叶梗塞对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敬  匡培根  张凤英 《心理学报》1994,27(4):417-422
应用光化学的方法选择性诱导颞叶梗塞,同时测定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功能缺失及梗塞面积。结果表明:颞叶梗塞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受损,但无明显感觉运动障碍;颞叶梗塞鼠的学习记忆受损程度与梗塞面积大小有关。结果提示选择性颞叶梗塞是一种理想的痴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57.
China's population explosions of the early 1950s and late 1960s, followed by the launching of the one-child population policy, can be expected to have an effect on the country's demographic structure that will persist for another 60-80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ver 60 years of age should increase from 7.6% in 1982 to a peak of 25.3% by 2040. As a result, by the mid-21st century, a labor force comprised of half the population will be supporting equal numbers of young and aged people. Althoug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tility factors make it unlikely that China's fertility rate will ever fall below 2.0, the steady aging of society will have long-term social as well as 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Increased material and emotional investment in children, brought about by the one-child policy, may compete with investments in the needs of the aged. Recommended is consolidation of a three-generation family system in which grandparents help to maintain family interdependence and provide child care in exchange for support from their adult children. Such a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fucian emphasis on respect for the wisdom of the elderl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well-being.  相似文献   
758.
759.
王净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9,32(2):128-134
该文用配对比较方法,从人调谐波的数量对谐波筛的影响(实验一),失调谐波的位置(实验二)以及谐波相位与其失调幅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三)等三个方面对失调谐波的分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多个谐波同时失调时其失效效应要比单个谐波强,即谐波失调存在累积效应;(2)谐波次数不同,其失调效应也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谐波和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有关,谐波越靠近共振峰,其失调效应明显,但对由等振幅的谐波系  相似文献   
760.
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景怀斌 《心理学报》2002,34(3):107-112
近年来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是从文化整体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嫌不够。本文认为 ,虽然传统中国文化没有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的说法 ,但是由于人的存在的共同性 ,传统中国文化客观上具有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功能。这表现为三种思路 :信仰—养性的思路 ,养生—治身的思路 ,迷信—功利的思路。它们各自对心理健康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文章分析了这三种思路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对当代心理健康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