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报告了关于认知方式的两个实验研究。第一个实验通过镶嵌图形测验与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和课业成绩的比较,发现场独立性越强,数学能力越好,但与语文学习无关。第二个实验比较分析了在图形后效中附加参照物对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不同效应,发现附加参照物对于场依存性强的人的斜线图形后效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场独立性强的人影响不大。另外,本实验显示了在认知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2.
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 采用纵向设计, 以湖北省某地区273名单亲家庭儿童为被试, 进行连续3次的追踪测查, 考察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特点及其循环作用关系。结果发现: (1)单亲家庭男生的抑郁和孤独感水平比女生高; 贫困单亲家庭儿童的相对剥夺感、抑郁和孤独感水平比非贫困单亲家庭儿童高, 自尊水平比非贫困单亲家庭儿童低; (2)控制了性别、学段和家庭经济状况后, 在个体内水平上T1时的相对剥夺感显著负向预测T2时的心理适应, 进而显著负向预测T3时的相对剥夺感, 同时T2时的相对剥夺感也能显著负向预测T3时的心理适应; (3)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单亲儿童中存在显著差异, 贫困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对其相对剥夺感的作用比非贫困单亲家庭儿童更大。可见, 单亲家庭儿童的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存在循环作用关系, 即前测(Tn)的相对剥夺感会导致后测(Tn+1)的心理适应不良, 进而影响后测(Tn+2)的相对剥夺感, 研究结果对于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适应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3.
社会关系模型(SRM)将个体在双方关系中的行为和人际知觉的变异分解为个体和关系两个层次, 适用于研究行为和社会知觉的复杂性和多重性问题, 弥补传统心理学研究中缺乏生态效度的缺陷。SRM的研究设计包括循环设计和区组设计, 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应软件可供研究者在处理成对互动关系数据时选择, SRM在心理学各分支领域有各自的应用特点、优点及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拓展SRM区组设计的应用、参数估计方法的进一步比较以及向多变量SRM分析转变。  相似文献   
204.
今天的科学心理学执意于自然科学研究品格,试图将心理学创建成为有着与自然科学同样品质的学科门类,从而陷入科学与非科学之争的“康德式难题”尴尬境地。心理学文化兴起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角。但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元对立的局限性。使心理学走进了难以超越的困境。心理学文化兴起新路向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向,从关注外在于人的文化或外在于文化的人转向对人的心理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层面。  相似文献   
205.
孙勐 《中国道教》2009,(4):42-45
考古材料的发现和积累以及考古学的发展和深入,在不断地丰富、扩大和补充我们对历史时期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宗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考古和考古学密切相关.一方面考古发现和研究可补、证宗教史实,拓宽宗教学的视野;另一方面,对宗教的认识和了解可更加全面地解释相关的考古发现,从而推动考古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6.
对中国人自我结构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我的探索从东西方文明产生的源头就开始了,但自我进入科学心理学的殿堂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西方学者对自我的研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不足以解释中国人的自我概念.本文以杨国枢等人的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人自我结构的多元性问题,并分析了四元结构在理解中国人心理与行为上的优势.文章还对研究文化与自我关系的意义以及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7.
采用眼动方法,在图-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干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8.
Perspective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external perception. There is a question of how to account for perceptual constancy in spite of changing perspectives. Alva Noe proposes the notion of "perspectival property" [P-property] and appeals to the perspectival aspect of perceptual content. His proposal conflicts with perceptual experiences and hence incurs many criticisms. Drawing o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and Gibsonian psychology, I propose the notion of "perspectival awareness" [P-awareness]. I will argue that P-awareness is embodied pre-thematic self-awareness instead of the experience of a special kind of objective property. With the notion of P-awareness in mind, I then elaborate on the embodied subjective feature of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09.
孟维杰 《心理科学》2015,(3):757-761
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符号范式、联结主范式和具身认知范式的演变。认知心理学范式演变折射出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式转变和对人的心智探索的深化,同时也反映出关于身心关系实现了从传统的身心二元对立到当下身心一体论的超越;对其文化反思是引领心理学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进程更趋合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0.
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了严重失范状态,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三晋法家,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社会整合思想。他们崇尚法制,一切依靠法来整合。但如何使得社会积极协调,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在法家内部主张也有不同。齐法家主张顺民性立法,满足民的需求,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而三晋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他们主张利用赏罚两手,以严刑相威,以重赏相诱。在先秦诸子各种社会整合思想中,法家最务实、最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