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损毁海马对大鼠跳台回避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研究了大鼠跳台回避反应的特点,以及损毁双侧海马对大鼠跳台回避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初次跳台电击后痕迹浩动约持续2分钟;重复训练,跳台回避反应易于建立与巩固。损毁双侧海马明显地影响跳台电击后的痕迹活动。跳台回避反应也难于巩固。但是,既经巩固,就会出现良好的保持。作者就上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实验观察了静脉或中脑中缝微量注射麦角酰胺(LSD)对清醒活动家兔行为和背侧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LSD对家兔的行为,特别是舐嘴和转体活动有规律性的影响,两种行为变化的峰值始终有一间隔。静脉或中脑中缝核群注射LSD均可调制部分背侧海马神经元的活动,表现为放电频率的增加以及放电型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3.
事件相关电位(ERPs)反映汉字与其心理模板的失匹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0名年龄为19—24岁的男性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ERP实验。当被试对特定汉字的心理模板与实际呈现的汉字不匹配时,记录到一峰潜伏期在400ms左右的负走向波——N400。在形、义因素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汉字刺激和其心理模板间音因素的匹配与否影响到N400的左右不对称程度。N400和P300部分重叠,受到非语言因素如刺激字比例和判断任务的调制。  相似文献   
64.
该实验免疫组化技术,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了左眼视剥夺及单眼学习后,Jun样蛋白在雏鸡则半HV和LPO中表达的差异,实验表明:1.视剥夺2.24、48、72小时后观测到Jun样蛋白在左、右半球HV和LPO中的表达逐渐增高,并且于视剥夺48小时表达到达峰值。同时仅在视剥夺2小时后观测到两半球LPO中Jun样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在其余各视剥夺时程中两侧半球的LPO、HV中Jun样蛋白的表达均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我国生理心理学研究的三十年作了阶段性的历史回顾。并讨论了若干主要收获、经验教训及一点展望。  相似文献   
66.
邵道生  匡培梓 《心理学报》1981,14(3):107-111
本实验目的是观察回避反应后间隔地电刺激海马背部,对建立空间辨别回避条件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在本实验条件下,刺激海马对建立条件反射初期有较大的干扰作用,其表现为训练第一天的条件反应率极低(5%),与各个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是显著的(p<0.001);训练第二天,条件反应率上升为51%,除与刺激皮层组有显著性差异外,与另外两个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消失。可见,随条件联系的建立,刺激海马而引起的干扰作用减弱。因而,维持海马的正常机能是建立条件反射初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7.
选择性颞叶梗塞对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敬  匡培根  张凤英 《心理学报》1994,27(4):417-422
应用光化学的方法选择性诱导颞叶梗塞,同时测定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功能缺失及梗塞面积。结果表明:颞叶梗塞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受损,但无明显感觉运动障碍;颞叶梗塞鼠的学习记忆受损程度与梗塞面积大小有关。结果提示选择性颞叶梗塞是一种理想的痴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8.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ooking at a dream in the analysis of a client during a calamity. Finding the archetype of the anima is a way of responding to a crisis, in this ca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period. With all the basic instincts disrupted by a catastrophe, the emergence of the anima, as archetype of life, is there to remind us how to survive and recover. The anima archetype, often represent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ancient myths, shows up in dreams to guide human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truggle to survive trauma to the art of living a full life.  相似文献   
69.
以额叶损伤病人为被试,探讨在知觉型联想启动和知觉启动中,额叶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实验任务包括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以及相应的再认任务。结果表明,额叶损伤病人在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中,对旧词和重组颜色词的命名时间都没有明显差别,联想启动和颜色启动效应受损,但轻度记忆损伤病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再认成绩相似。相关分析发现联想启动和颜色启动与额叶的多项功能有中度相关。这表明,额叶参与了知觉型联想启动效应和知觉启动,并且与其抑制和注意等执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0.
旷三平 《现代哲学》2004,1(2):16-23,58
囿于认识论或价值论范围,把有关预见性的一切解释置于本体论解释的视野之外,预见性的本体论根据之追究就会被无端地“搁置”起来,从而处在被“荒漠化”的境地,本体论意义之显现也就会被严实地“遮蔽”起来,即使偶有论及也只处在被“边缘化”的地带。本文由自我认识的诠解引发关于自我认识的预见性研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进而集中解说自我认识何以具有预见性,自我认识的预见性有什么特点和表现形式,其存在变化是否具有客观基础暨本体论指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