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8篇
  5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The metaphoric expression ‘bright smile’ may reflect the actual judgment of facial lightness under varying emotional expressions.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d whether people in fact judge smiling faces as perceptually brighter than frowning faces. Four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participants believed smiling faces were brighter compared to frowning faces in a binary choice task and in an absolute judgment task.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motional expressions (i.e., smiles and frowns) can bias judgments of facial brightness in ways consistent with the metaphor. Among other implications, such results suggest that stereotypes about darker-skinned individuals may be attenuated by smiles.  相似文献   
512.
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宏利  宋耀武 《心理科学》2004,27(4):1005-1009
攻击行为是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某些心理行为发展结果也与攻击行为相关。因此.攻击行为发展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专注。该文从干预实质、干预发端、干预效果、干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国外近年来青少年攻击行为发展的研究成果。同时该文指出信息互联网络时代青少年攻击行为可能表现出新的特点。该文也指出现有研究的主要特点与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13.
Internet addic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athological behavior, but its symptoms may be found in normal populations, placing it within the scope of conventional theories of media attendance. The present study drew upon fresh conceptualizations of gratifications specific to the Internet to uncover seven gratification factors: Virtual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ek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Monetary Compensation, Diversion, Personal Status, and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With no parallel in prior research, Virtual Community might be termed a "new" gratification. Virtual Community, Monetary Compensation, Diversion, and Personal Status gratifications accounted for 28% of the variance in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gratifications wa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formation of media habit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ntent and process gratifications.  相似文献   
514.
人格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是以研究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的程度为目的,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该文以天性和教养为突破口,紧紧围绕行为遗传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遗传力、环境、特定基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15.
当前长三角发展面临的十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林飞 《学海》2006,(3):16-19
长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十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应多从大长三角、泛长三角的视野观察长三角,而不应只拘泥于“小长三角”的狭隘理解与操作;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质,是生产诸要素能够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并且得到优化配置;应积极培育平稳快速增长的新经济周期;应将吸引外资与鼓励内资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创业的环境;提高长三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从“长三角制造”向“长三角创造”转变;科技含量、产业拉动、与本土企业的配套、洁净生产等,是评估外资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农村土地产权的明晰、市场化流转、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吸引城乡民间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更是人们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长三角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应避免和控制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诸多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516.
Simon效应及其反转现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蕾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6,29(2):305-307,262
研究运用任务干扰的实验范式,试图从探讨刺激出现的空间位置与反应效果之间的关系来推测Simon效应及其反转现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当相关刺激-反应匹配不相容时,颜色刺激在左、右位置呈现,当明显标记反应键时,出现Simon效应的反转。(2)当手指遮住反应键的标记时,没有反转。(3)当颜色刺激在中央位置,声音在左、右耳发生时,没有反转。说明显示-控制排列对应性是产生Simon效应反转的最重要因素,逻辑再编码只起到次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7.
宋婕 《现代哲学》2003,9(2):114-121
本文从夏中义先生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的旨趣入手,考察了中西方关于人文一词的来源及涵义,认为人文的内涵是随着人对宇宙人生的真理和价值的认识而不断加深和丰富的,大学的人文教育则旨在型塑人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意义和价值的觉解,人的丰厚蕴涵、独特自我、高尚人格、高雅品德,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关系。由此反思了《读本》的缺弊,并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提出一愿景。  相似文献   
518.
为考察不同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下的个体在Iowa赌博任务反应模式下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人格问卷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人格、冲动和行为决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与行为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激活系统低分组的IGT得分较高,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的IGT得分较低,而冲动特征与IGT得分相关不显著;(2)行为激活系统高、低分者在IGT任务上差异显著,且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者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结果提示,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高行为激活的人格特征者倾向风险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519.
为探索ADHD儿童在时间维度上的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机制,揭示其表征搜索能力是否存在缺陷,研究采用RSVP范式,通过实验材料(字母和数字)和呈现方式操作两种搜索方式:序列搜索和平行搜索,比较ADHD儿童(18名)和控制组儿童(17名)的成绩差异。结果发现:①在平行搜索和序列搜索条件下,ADHD儿童的成绩均低于正常控制组;②比较平行搜索和序列搜索条件下的成绩变化,以及由低难度到高难度上成绩的变化,无论是正确率还是反应时均发现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成绩变化模式。结论认为ADHD儿童在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搜索机制上并不存在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520.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9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学习倦怠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目标趋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回避取向和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掌握趋近取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有预测作用: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掌握趋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取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