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曲折  刘优  毕耀华 《应用心理学》2010,16(2):146-153
采用DRM范式,研究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以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为材料。学习阶段使用了两类字表:在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的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形旁;另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声旁。再认测试中,被试对两类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错误记忆,并且其效应大小与字表汉字相似度成正比。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字形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并且这种错误记忆效应由汉字间字形相似度决定。  相似文献   
32.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 严重影响个体认知、情感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书写与阅读关系密切, 阅读障碍者常常表现出书写加工缺陷。在行为层面, 阅读障碍者书写缺陷表现在书写质量差、速度慢和停顿多等多个方面。在脑机制层面, 脑成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书写加工缺陷与字形加工脑区活动, 以及字形与运动区脑功能与结构连接异常有关。总体而言, 阅读障碍者书写过程中的字形通达缺陷的证据比较充分, 但字形与运动编码的衔接以及运动执行是否存在困难, 尚缺乏研究证据。相对于字母语言, 书写与阅读的关系在汉语中更为紧密, 汉语阅读障碍的书写研究将为开发汉语特色的诊治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33.
34.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时间知觉和动机的角度推论老年人的情绪加工有积极效应; 即与年轻人相比, 老年人更偏向于加工积极刺激而回避消极刺激。但是, 关于积极效应的实证研究有诸多不一致之处。分析近年相关研究的设计细节, 验证积极效应的研究多采用年轻和老年两个年龄组的对照, 而采用3个以上年龄组被试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积极效应在东方文化下的应用研究结论也不一致; 多样化的情绪刺激、情绪分类和刺激呈现方式是各研究结论差异的重要原因, 而且积极效应研究应区分“情绪偏向”和“情绪效应”两种年龄组评价方式。因此, 今后研究需要尽可能地扩大年龄范围以确认积极效应出现时间、加强跨文化、跨地区比较以验证积极效应的普适性, 并提高研究中所用刺激材料的生态效度, 深入探索积极效应的普遍性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考查了分类精确性指数Entropy及其变式受样本量、潜类别数目、类别距离和指标个数及其组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Entropy值与分类精确性高相关,但其值随类别数、样本量和指标数的变化而变化,很难确定唯一的临界值;(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量越大,Entropy的值越小,分类精确性越差;(3)类别距离对分类精确性的影响具有跨样本量和跨类别数的一致性;(4)小样本(N=50~100)的情况下,指标数越多,Entropy的结果越好;(5)在各种条件下Entropy对分类错误率比其它变式更灵敏。  相似文献   
3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缺陷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近些年, 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噪音抑制缺陷假设, 并得到了许多研究证据的支持。这种缺陷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中均存在, 说明阅读障碍具有多感觉/一般性噪音抑制缺陷。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知觉噪音抑制本质上反映了注意的功能, 因而这种缺陷可能是由注意缺陷导致的。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存在噪音抑制缺陷。最后本文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7.
汉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心理学为探讨语言的心理机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使得人们对心理词典的认识日渐深入。该文着重介绍了汉语方面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语义系统、语音输出词典、语音输出buffer的信息表征方式,以及汉字的书写机制与阅读机制  相似文献   
38.
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个体智力正常, 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与HFA个体社会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梳理相关研究发现, HFA个体在自动加工阶段和情绪目标参与阶段, 不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 而在任务与情绪无关的控制加工阶段, 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针对HFA个体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杏仁核理论、强烈世界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等。神经生理机制方面, HFA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可能与其异常的皮下及皮层通路功能有关, 同时可能会受5-羟色胺系统基因及催产素水平等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在综合考虑研究方法及个体因素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其加工特征及神经生物机制, 着力开发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9.
时距知觉会受到刺激新异性的影响,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往往被认为长于等时距重复出现的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已有研究在解释这种主观的时距扩张现象时主要涉及三种假设:注意假设、唤醒假设和神经编码效能假设.研究中的变量混淆问题、跨通道效应和时间因素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对于新异刺激效应产生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者们还存在着较大分歧.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对理解时距知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文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适应水平低, 学校参与度不高以及学业表现不足。文化不匹配理论从大学生的文化自我模式与高校文化规范之间关系出发, 解释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与学业成就等方面的不利处境。以文化不匹配理论为基础, 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行为挑战及其干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人格因素对文化不匹配的调节作用, 也可以探讨教育多样化在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的角色以及我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