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选取36名大学生,运用眼动技术,探讨不同结构类型文章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的变化特点。被试阅读的材料有两类:一是段落内部各个句子之间为平行关系(平行材料);一是每段第一个句子为该段落主题句(总分材料)。结果发现,两类材料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均出现了显著的主题转换效应,但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消失,说明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已构建了文章的主题结构表征,并以此来指导后面的阅读。该结果支持共同策略假设理论,说明无论文章中是否存在标记,读者在阅读时都会构建一定完善的主题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2.
选取138名大学生被试,采用移动窗口实时阅读技术和探测技术,探讨文本理解过程中长时记忆的目标信息激活的机制。实验1探讨在中文条件下目标焦点是否也启动长时记忆中目标信息的整合。结果表明在目标实现的条件下,目标句1可以作为目标启动句,激活进入长时记忆中的目标信息。实验2和3探讨长时记忆中目标信息的激活是自然实现的还是需要目标愈合信号启动激活,实验结果表明长时记忆中目标信息的激活需要目标愈合信号的启动。该研究结果总的表明:阅读过程长时记忆中目标信息的激活不需要与当前阅读信息发生共振,目标愈合情境是影响长时记忆目标信息通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3.
运用问卷法,对北京612名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儿童孤独退缩行为、自我概念及父母情感关爱行为测试,运用LISEREL软件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关爱行为通过儿童自我概念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儿童的孤独退缩行为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父母情感关爱行为和儿童学业成就之间,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也起到了明显的完全中介效果.从而支持了儿童自我概念在父母情感关爱与儿童发展间的完全中介地位.  相似文献   
164.
青少年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菲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73-879
该文介绍了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特点——假想观众和个人神化的概念和不同的理论模型,对这些模型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这两个观念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某些关系(分离—个性化过程、冒险行为和抑郁等)的研究,从理论基础、测量工具等角度探索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的原因,最后从概念界定、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5.
如果先呈现若干分心物,然后添加靶子与其他分心物,那么就会改善搜索——预搜索效应。对于过滤分心物的潜在机制,研究者相继提出了主动抑制说、突然呈现说与时间分离说等理论。这些理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能解释一些特定的实验现象,但任何单一机制都无法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已有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系统考察旧客体与新客体的作用,重点整合抑制说与突现说,它们可能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相似文献   
166.
雷怡  李红 《心理科学》2007,30(3):741-745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对Lillard的Moe假装任务进行了重复与改进,旨在探讨儿童对假装行为中知识状态作用的理解,进而讨论儿童对假装的心理本质的理解。实验一表明,“是否”问题使得5岁儿童在该任务上表现出肯定回答倾向;实验二表明.当改变提问方式,在问题中提供选择项目后,5岁儿童在该任务上的通过率有显著提高.肯定回答倾向明显减弱;实验三表明,当减少指导语中相互矛盾的信息、明确指出主人公知道某物而不知道另一物以及减弱对未知状态和知道状态的强调的情况下.5岁儿童能根据主人公所知道的事物来推断出其行为是在假装成该事物,能理解到知识状态在假装行为中的作用。这一结果表明5岁儿童能够理解到假装中所隐含的心理表征,Lillard所提出的Moe任务范式低估了儿童对假装的心理本质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7.
朱磊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7,30(6):1363-1366
本研究借鉴Mitchell等人的图词归源和早晚归源任务,引发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并引入知觉流畅性变量,试图在知觉层面上分离两种加工的底层工作模式。结果发现:(1)源检测具有相对脆弱性,成绩显著差于再认。(2)启发式加工和系统式加工在加工速度和底层工作模式上分离,启发式加工速度快,其工作模式似乎是对刺激的知觉流畅性进行阈下水平的解释与归因,而系统式加工速度慢,其工作模式似乎是对意义的分析与推理。  相似文献   
168.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主体因素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选取708名高一学生作为被试,男女各半。实验一考察主体对材料性质的觉知感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二考察主体对材料项目数的确定感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主体对材料性质的觉知感,可以提高学习判断值,但并没有提高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而提高主体对材料项目数的确定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判断值,而且可以提高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句子加工的脑成像研究大量涌现,并集中于揭示句子语义与语法加工的神经机制以及之间的联系。文章首先对这些研究所采用的范式加以分析与比较,从而将句子加工脑成像研究的研究思路与常用范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其次,讨论了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神经机制,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对句子语义与语法两个成分在认知加工与神经机制上的共性与特性做出推论。最后,从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句子加工的因素两个角度,对以后的句子加工脑成像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0.
言语理解中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王穗苹  吴俊 《心理学报》2005,37(2):143-15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6名。实验材料按照探测图画中物体的形状跟先前阅读的句子中描述的物体的隐含形状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匹配版本,一类是不匹配版本。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条件下图画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中被试读完句子以后马上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中被试的阅读任务难度增大,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3中被试阅读的关键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再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也是命题符号表征。总的实验结果表明言语理解中既存在知觉符号表征,也存在命题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是信息表征的一种早期状态,人类头脑中最终的信息表征形式主要是命题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