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无统一的多发性硬化(MS)诊断标准,MS的诊断依据Poser标准和McDonald标准.McDonald标准是建立在Poser标准基础上,但更注意利用包括MRI在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证明多发性硬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性,有利于M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没有MRI仪器的地方或不能承担MRI检查费用者,可用Poser标准进行诊断,但要注意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及脑脊液寡克隆IgG区带测定.  相似文献   
102.
注意促进效应(ABE)是指目标探测性质的干扰会促进与之同时进行的背景刺激的记忆编码, 产生比分心拒绝下更优的记忆成绩。Spataro等人(2017)对此提出项目特异性解释, 认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对项目的特异性信息而非关系性信息加工。本研究采用混合学习和分类学习的方式形成对背景刺激的特异性信息和关系性信息加工。结果表明, 与混合学习相比, 分类学习下的ABE有所减少(实验2), 甚至消失(实验1), 表明当编码过程中对背景刺激的加工主要依赖于关系性信息时, 目标探测所产生的促进效应会被削弱, 从而为ABE的项目特异性解释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索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本研究编制了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按照问卷编制标准化流程对全国14个城市、5141名小学生进行大样本测查,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验证,最终编制的正式版问卷包含七个维度:独立性、合作性、自信心、成就感、敏感性、新异性、好奇心。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04.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传》把天地自然界看成是有生命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正来自于这个自然界。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源。人在获得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5.
周易阴阳符号与二进制算术符号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华 《周易研究》2000,(2):91-96
周易符号和二进制算术符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代码及其规则.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构造原则和最高的集体智能。本文试运用符号学的观点.通过对这两种符号的比较。概括出有标记和无标记、约定性和选择性两种文化代码规则范畴,并进一步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6.
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情绪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研究使情绪心理学更加接近和更好地解释人的心理生活。情绪是一种整合性心理组织 ,是人的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织。情绪体验是内在感受 ,表情是携带体验内导与外导的情绪信息 ,体验的自我觉知起着自我监测的作用 ,从而能驱动和调节情绪行为和其他行为。表情、体验、认知及其生物学基础的整合活动是情绪社会化的完整机制 ,其中体验起着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基于预期理论的参照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依赖是指个体基于某一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参照点之上,个体感受为收益,反之即为损失.参照依赖现象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当前,对参照依赖心理机制的解释主要有预期理论、后悔理论和三阶段参照点理论.参照依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情绪状态、文化、目标和认知对象的特点等.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参照依赖的产生根源,深入探讨参照依赖的神经机制,加强动态参照点、多重参照点以及群体中参照依赖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直是当代心理学的热点话题。作为社交情境中的特殊自我效能感,社会自我效能感是能够影响个人人际互动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因此也逐渐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理论文章与实证研究的分析发现,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交自尊、社交果敢性、社交信心等相关概念有所不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交能力的主观信念;其内涵在不同文化自我或情境的视角下可能存在差异,具有多元结构的可能性。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个人特质、情绪、态度及行为等变量相关,并能够显著预测抑郁、社交焦虑、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等变量。此外,社会自我效能感也在外向、性别角色、依恋、目标定向、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且能够对压力和不公平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社会自我效能感内涵与结构的确定、测量工具的开发,并加强对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的探索、系统模型的构建和跨文化研究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员工跨界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和编码, 对50项员工跨界行为研究的52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N = 14366)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员工跨界行为既会产生收益也需要付出代价, 收益表现为员工跨界行为提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绩效和创新, 付出的代价表现为跨界行为引发角色压力。员工跨界行为与结果变量的关系受员工类型(知识型员工-非知识型员工)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的调节。工作态度在员工跨界行为和绩效、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但在跨界行为和压力与耗竭的关系中出现了遮掩效应。本元分析为员工跨界行为提供了综合而可靠的结论, 对未来员工跨界行为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孟乐  叶灿  王佳佳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22,54(11):1366-1380
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种高层级的共同内群体, 性质复杂、构成多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相结合, 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国内不同民族及其成员表征中华民族共同内群体, 以国外不同民族及其成员表征共同外群体, 通过3个实验考察内藏班高中生对国内外民族的容器隐喻、群际态度和助人倾向。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 发现国内民族人名呈现在圈内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呈现在圈外时, 国外民族人名呈现在圈外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呈现在圈内时, 说明内藏班高中生已经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内群体认知, 将国内民族成员置于容器内, 将国外民族成员置于容器外; 实验2通过启动Stroop范式发现, 当启动词是国内民族名称时, 对积极词的词性判断反应时显著短于对消极词; 当启动词是国外民族名称时, 对消极词的词性判断反应时显著短于对积极词, 说明内藏班高中生对国内民族存在着共同内群体偏爱, 对国外民族存在着共同外群体偏见; 实验3采用金钱和时间助人任务, 发现内藏班高中生捐赠给国内民族成员的金钱和时间均显著多于国外民族成员, 说明内藏班高中生对国内民族成员具有更强的助人意愿。整个研究表明, 具有丰富的跨民族交往、跨文化生活经验的内藏班高中生在共同内群体认知、共同内群体偏爱和对共同内群体成员的帮助倾向上, 均展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