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子宫与卵巢是女性性器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二者保持平衡状态可使机体内分泌稳定,性功能正常。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卵巢血供受损,功能下降,可发生卵巢功能早衰,更年期症状提前出现;因病需要同时切除卵巢者,可使更年期症状加重,影响女性内分泌及性功能并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因此建议在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掌握子宫及卵巢切除的适应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给女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2.
正确对待胸腔镜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胸外科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和食管癌存在较大争议,全盘否定或盲目应用都会影响胸外科的发展。胸腔镜肺癌、食管癌切除术都有其适应证,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3.
幻想(Fantasy)是指向未来, 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且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现实(Reality)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或者与我们生活法则相一致的事物或现象。准确地区分幻想和现实有利于在保护儿童想象力的同时, 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国内外研究发现, 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受外部(实验材料的情感色彩、人物和主题类型)和内部(个体情绪感知强度、经验)因素的影响; 语言、元认知、心理理论和认知神经等可能是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需探索各种作用机制在儿童年龄与区分幻想和现实能力之间可能的调节效应, 以及儿童混淆幻想和现实的认知神经。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既保护儿童想象力又确保其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4.
胜任特征是与优秀业绩有因果关系的所有个人特征的总和。对27名县级统计局局长的关键事件和行为事件访谈文本转录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开放式译码提取并定义了60个简单译码概念,编制了胜任特征重要性调查问卷并对103位县级统计局局长进行调查,得到59个胜任特征成分,关联译码得到17个类属概念,主轴译码得到4个范畴,即:专业能动性、专业能力、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95.
以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及与其年龄和阅读能力相匹配的儿童为对象,要求他们朗读或默读正常呈现或以词间空格形式呈现的文本,采用眼动仪记录儿童的眼动轨迹,目的是探讨词边界信息的引入对三组儿童朗读和默读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儿童,阅读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总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更短的平均眼跳距离;与默读相比,所有儿童在朗读方式下的阅读加工更困难;相较于默读,词边界信息更多促进了儿童的朗读。  相似文献   
96.
为考察我国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特征及预测因素, 采用失独父母自身和孩子有关的基本信息问卷, 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 对中国的463名失独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包括闯入、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因子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中国失独父母中的适用性。(2)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进行筛查, 71.92%的失独父母为PTSD阳性, 其中PTSD的回避、闯入、精神痛苦性唤起、情感麻木、焦虑性唤起因子阳性率依次增高。(3)失独父母的年龄、孩子的离世时长与PTSD症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失独父母的PTSD症状得分在自身性别、家庭所在地及家庭收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将所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后发现: 最能预测失独父母PTSD症状的因素包括: 性别、家庭所在地、年龄。  相似文献   
97.
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版)》问卷对高校181名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用多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教师背景变量:教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所教专业、年级、班级大小以及课程类别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用多层分析法更合理分析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为客观比较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多层次分析法得到比传统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更合理更准确的结果;(2)教师背景变量教师中性别、学历、专业以及所教班级的大小对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效果没有显著影响;(3)教师职称、年龄、所教学生年级、课程类别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4)所考察的教师水平背景变量对教学效果各个维度教师水平总变异的解释率介于3351%-4278%之间。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受欺负对于个体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反刍这一认知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采用受欺负问卷、儿童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悲伤反刍分量表、愤怒反刍问卷、儿童抑郁量表对2582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1328人,女生1254人;平均年龄13.95岁,SD=0.6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悲伤反刍、愤怒反刍、抑郁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2)受欺负、悲伤反刍、愤怒反刍均可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抑郁情绪,且悲伤反刍和愤怒反刍在受欺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该模型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悲伤反刍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男生。研究从悲伤反刍和愤怒反刍的角度揭示了受欺负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为从认知水平上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学业被家庭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关注,构成了青少年学生时代的主要旋律。学业成绩不仅可以影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也会被社会性发展所影响。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通过同伴提名和标准化考试对1283名初中生(Mage=13.43岁,SD=0.65岁,47.7%为女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学业成绩和社会性发展(受欢迎程度、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T1~T2时间段,学业成绩显著正向预测受欢迎程度;(2)T1~T3时间段,男生学业成绩均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攻击行为,但这一关系对于女生而言仅在T1~T2时间段显著,并且在该时间段男生的预测作用强于女生;(3)T1~T2时间段,受欢迎程度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但预测强度弱于同时期学业成绩对于受欢迎程度的预测。本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业成绩、攻击行为与受欢迎程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这一作用随着性别以及时间的变化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于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现代医学伦理的人本理念,将投诉中心作为防范医疗纠纷的载体,有效地解决就医者的投诉接待和处理,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尝试。通过对投诉制度建设、投诉处理标准化流程、有效投诉信息的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性论述,阐明了投诉中心的载体建设,为减少医疗纠纷、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