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乳腺癌近年来已成为女性常患恶性肿瘤之首。早期乳腺癌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然而对于晚期乳腺癌,特别是伴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目前治疗优先选择毒性尽可能小的全身系统性治疗方案;而对于需要缓解症状或避免即将发生并发症(如皮肤溃疡、出血、真菌感染以及疼痛等)的情况可于全身治疗后行相应手术。然而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灶以及是否可从手术中获益,仍然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32.
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能体现身与心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特点。但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的诊疗率不足1%。这说明现有的诊疗理念和方式没有将心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碍联系起来,给患者全面全程的干预和管理。这样的缺陷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功能障碍,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还增加患者及社会的医疗负担。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从心身一体的诊疗理念,谈谈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3.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34.
尽管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CHF患者仍有较高的住院率及病死率.CHF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促进了规范化治疗.为了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临床医生必须对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系列复杂的药物治疗及严格的自我控制措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包括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左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治疗,而这些手段常需要在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指南并使CHF患者出院后的教育与各种支持项目相结合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5.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grammar of wishes in neurotic patients and the grammar of imperative needs in borderline patients. The treatment of a borderline psychotic boy 30 years ago was uninformed by subsequent developments in technique arising from the theory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as a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as an attack or a defense. Issues that need addressing in borderline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children, include (a) developmental delay, (b)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fenses and overcomings in the paranoid position, (c) rectification fantasies of vengeance, and (d) rectification fantasies of justice and other moral imperatives.  相似文献   
36.
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 (BST) has been employed within many different populations for the reduction of problem behaviors and acquisition of new skills; however, these changes have not always maintained over tim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a booster training for re-establishing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ficiencies that teachers had acquired previously, but had declined over a 12-month period. The 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booster training to be effective in re-establishing teacher performance of skills as measured by both analogue role-play and in situ postassessments within the classroom.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booster training utilizing BST may b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maintaining skill performance over time.  相似文献   
37.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published over some 35 years suggests the major subject areas of the field can be summed up in three themes: beyond-ego psychology, integrative/holistic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y of transformation. Theme frequency analysis reveals that early emphasis on alternative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has moderated into a broader approach to human transcendence, wholeness, and transformation. This expanded definition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suggests the field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integral psychology. As a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ly based content summary, this tripartite definition contributes a small but vital piece to the foundation of a transpersonal vision that is spreading across the globe. While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still needs to embody the inclusiveness and diversity that it represents, its vision is one of great relevance to the contemporary huma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38.
伤害回避是指个体对厌恶刺激信号做出强烈的反应,并学会被动地回避惩罚的一种倾向,这一倾向使得个体反复思考未来的结局,并谨慎小心地对待不确定情景中的事件,进而更有可能诱发情感障碍。伤害回避涉及的神经网络包括三个子网络,即额顶叶-前扣带皮层的连接、皮层-杏仁核的连接和白质通道的结构性连接,这三个子网络分别与羞怯感-易疲劳性、预期担心以及不确定环境中的害怕情绪有关。而其生物基础则包括单一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多态间的交互作用。今后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深化伤害回避神经网络与生物基础间的联合机制、研究三种及以上基因多态间的交互作用、考察其他因素对基因效应的调节作用、注重伤害回避四种亚型相关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探讨5-HT4等其他几种5-羟色胺受体多态性与伤害回避的关系以及分析伤害回避内部机制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9.
提取练习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保持和迁移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依据认知负荷的3个成分,设计两个实验探究前期知识水平与策略复杂性对以上两种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但是在最终测试上,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外负荷,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握,而是因为其与建构概念图策略相比不受学习者前期知识水平的影响。这意味着认知负荷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与迁移中产生优势效应的内部机制,并进一步证实提取练习与精细编码不同,具有独特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40.
支持型领导行为在工作压力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 1 3个企业共 2 1 8位员工 ,探讨了支持型领导行为在角色冲突、人际冲突、缺乏成就与发展 (压力源 )和工作满意感、工作焦虑 (压力反应 )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1 )支持型领导行为对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焦虑有主效应 ,但是由于逆向缓冲的存在 ,支持型领导行为的主效应并不总是对的 ,我们必须在更大的范围中考虑领导行为的效应 ;(2 )缓冲效应的六个假设只有一个被证明 ,但是方向相反 ,即支持型领导行为加剧了由人际冲突造成的工作不满意感 ;(3)两个中介模型的部分关系被证明 ,但是我们很难确定是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弱化效应还是评价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因果关系 ,在将来的研究中纵向研究设计被认为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