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1篇 |
免费 | 813篇 |
国内免费 | 290篇 |
专业分类
47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62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71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47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基于认同驱动的营销关系视角, 系统地探讨了基于多元企业认同的企业身份构建及其张力调和机理。具体地, 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身份理论, 探索多元企业认同的结构; 其次, 从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创新的视角, 描绘多元企业认同形成及演化过程; 最后, 探究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以及身份张力调和机制。在理论上将消费者-企业认同扩展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认同, 探索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及调和过程, 揭示其背后深层作用机理。实践上为企业与客户保持长期、和谐、多赢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4.
35.
使用被试自定步速逐词阅读的移动窗口技术,考察了视觉呈现的均衡型和偏向型两类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实验要求被试阅读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句子。重复条件下,句子第一个分句中的一个词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一个词同音异形。同不重复条件(用控制词替换重复条件下第一个分句中的同音异形词)相比,重复条件下,被试对第三个分句中均衡型同音异形词之后的第一个区段阅读时间要长,即出现重复性效应。这种效应在偏向型同音异形词中并未出现。这一结果支持VHMR模型的抑制控制模块假设。简单的抑制假设或衰退假设均无法解释上述结果。此外,上述重复性效应仅出现在阅读速度较快的被试身上。这说明正是对无关信息的高效能的抑制,使得被试表现出较快的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36.
惠能的思想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化功思想,其心理化功思想以心为核心,强调心在化消极为积极中的本体性或核心作用。这种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化烦恼为菩提、化恶为善、化邪为正几个方面,其心理机制包括认知转化、心态转化、信念转化、归因和诠释转化等。这一化功思想对当今人们化解心理困扰,提升心境界,激发心理潜能,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7.
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 探讨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及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及后缀效应, 从而揭示同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韵律在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 PAS)中是否具有单独的表征, 及该表征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考察了声调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 实验三和四分别考察了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和后缀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均在PAS存储器中有单独的表征, 但这种表征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且受影响的方式不一样。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和情绪信息在表征上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及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8.
39.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