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呈现在儿童面前的不熟悉的材料用儿童熟悉的、各不相同的类别标签命名之后,使儿童面临知觉相似和类别冲突的情形下,研究了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情形下,5岁儿童的归纳推理主要是基于知觉相似的,7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之间差异不显著,11岁儿童则主要基于类别进行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92.
探讨一致的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被试是112名大学生,分别探讨不同实验任务和不同项目呈现时间引发的机械特征在类别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和加工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判断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及记忆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促进关系。(2)在限制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而在自定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不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3.
以生命把握生命——狄尔泰哲学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以某种恰当的方式来把握作为活生生之流的生命,狄尔泰先后提出了描述心理学和解释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后来及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尤其是生命哲学家和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西方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的方法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这表现在:首先,他对生命哲学的理解最终还是以生物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的描述心理学;其次,他对概念性表达的倚重,使他脱离了他自己所发现的历史性生命体验自身的表达;另外,他以一种"后退运动"为前提,故而他只能在记忆中反思地理解已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之流,并将这一僵死的结果客体化.虽然,这些缺陷自20世纪初就一直遭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批评,但是,如果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上来重新审视狄尔泰对生命哲学的贡献与缺失,就会发现其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4.
从主要内容及特色表现入手,对《进化心理学》一书的结构及所涉及的几个主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探讨,并指出了本书的价值所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陈璐  张婷  李泉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205-1215
共同注意是指两个人共同对某一事物加以注意, 分享对该事物的兴趣, 它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奠基性能力。首先, 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发展主要体现在注视转换、主动展示、分享等能力发展滞后及缺陷; 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神经基础:应答性共同注意主要涉及后部皮层注意网络(如颞上沟后部、顶内沟等), 自发性共同注意涉及前部皮层注意网络(如前扣带皮层、背内侧额叶等); 最后, 以回合式教法和关键反应训练为基本方法, 论述了共同注意干预的新近模式和效果评估。未来研究应在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机制、共同注意的脑区可塑性及脑网络的发展以及开发更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97.
利用音高空间表征任务、心理旋转任务和音高辨别任务,探讨先天性音乐障碍者音高空间表征能力、心理旋转加工能力和音高辨别能力。结果发现:先天性音乐障碍组音高空间表征任务标准差、心理旋转任务错误率和音高辨别任务错误率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这些结果表明先天性音乐障碍并非音乐特异性障碍,而是音乐相关性障碍。  相似文献   
98.
Epistemic naturalism holds that the results or methodologies from the cognitive sciences are relevant to epistemology, and some have maintained that scientific methods are more compatible with externalist theories of justification than with internalist theories. But practically all discussions about naturalized epistemology are framed exclusively in term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which is only on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The question addressed in this essay is whether a commitment to naturalism really does favor externalism over internalism, and we offer reasons for thinking that naturalism in epistemology is compatible with both internalist and externalist conceptions of justification. We also argue that there are some distinctively internalist aims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studied scientifically and these notions, and others, should be studied by scientific methods. This essay is dedicated to Deborah Mayo, who has long advocated using erro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analyze and resolve epistemological puzzl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is essay follows the same spirit by advocating that computational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be applied within the heart of traditional, analytic epistemology.  相似文献   
99.
卢会志  刘永芳  许科 《心理科学》2008,31(1):242-244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内隐领导理论研究近十几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逐渐成为领导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通过对该领域当前最新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思考,探讨了内隐领导理论的概念、结构、一致性与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对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父母的文化及工作单位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量化的研究.通过对北京某大学6165份有效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