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5篇 |
免费 | 776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48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300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356篇 |
2006年 | 361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本文在作者实践基础上,从建设新时期具有我国特色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的高度,提出四点改革构想:1.在教材体系上,围绕师范生今后“教书”和“育人”工作组织心理学基本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双主线’结构;2.在教材内容上,突出“三个性”——以强调心理学内容对中学教育实践指导意义的实用性,带动理论阐述上的针对性和实践运用上的可操作性;3.在教材论述上,兼顾师范生的认识规律,采用现象—规律—运用的“三段法”程式;4.在教材编写上,提倡专家、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师和中学优秀教师“三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上海四所高校的一年级和三年级的81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造句和模拟遗书等投射方式,并结合小组访谈等形式,旨在测查大学生对生命过程与死亡现象的认知特征,及对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以此探究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以表达态度为主,具有积极向上、珍爱生命的特点;而在对死亡的认知上,则主要采用本质认知的方式进行表述,以中性、概括、简洁为主要特点;(2)总体来看,女生比男生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认知更为积极,体悟更深;(3)在生命价值取向方面,当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关顾他人的价值取向,并伴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8.
应用言语-操作和人机对话两种方式共12项作业,完成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被试共734人,46-75岁.结果表明:(1)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成绩的影响因作业而异,分别为年龄影响明显(图象自由回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教育因素影响明显(卡片分类、图象分类和矩阵填图)、年龄和教育因素影响均明显(符号数字、词对联想学习、听觉和视觉数字广度)或均不明显(心算).(2)四项非词语性作业速度明显受年龄和教育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9.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