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6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1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rowing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ool coronavirus data and control measures from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We examine whether these strategies can explain East Asia’s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based on time‐series data with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tringency Index and number of confirmed cas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outbreaks. We suggest that multidisciplinary empirical research in healthcare and social scienc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s needed for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cultural values, social norms, and individual predispositions interact with policy to affect life‐saving behavioural changes in different societies.  相似文献   
82.
The present research explored the selfishness of power and statu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in Chinese work situations. By using experimental and survey methods, two studie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wer, status, and self‐interested behaviour (SIB)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spective‐taking (PT). Results of the two studie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power increases whereas status reduces SIB. These opposing behavioural effects are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power reduces whereas status increases PT.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show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ower and status on SIB in Study 1 (interaction as a mental function),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power and status in Study 2 (correlation as a mental percepti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lf/other‐orientation trait, as well as the stable effects of power and status on SIB in the two studies, we conclude that power is selfish and status is unselfish in Chinese work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83.
对135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关系,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及内在觉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相对剥夺感是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变量;(3)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间接效应前半段受到内在觉知的调节。因此,亲子间科技干扰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4.
杏仁核是情绪信息加工的关键脑区。近年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发现了杏仁核情绪加工的效价特异性现象,并且整体存在左侧杏仁核对正性情绪、右侧杏仁核对负性情绪以及双侧杏仁核负性偏好的特异性趋势,且受到材料突出特征、个体差异、任务条件的调节。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注意对杏仁核情绪效价特异性的调节作用,探究动态情绪刺激加工时杏仁核的活动特点,考察心理障碍患者加工负性情绪时的杏仁核激活模式,并确定杏仁核的效价特异性在思维、计划、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幼儿联合行动共同表征能力的发展,实验1通过比较186名3~5岁幼儿在相同任务和不同任务的表现,发现4岁和5岁幼儿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比相同任务差;实验2进一步验证幼儿在不同任务中较差的表现源于对自我和同伴的共同表征。结论:3岁幼儿无法在联合任务中同时表征自我和同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共同表征能力,4岁以上幼儿开始具备稳定的共同表征能力,能够在联合任务中同时表征自己和同伴,由此对自己的行为表现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86.
楚啸原  刘珂  理原  雷雳 《心理科学》2021,(1):134-140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考察了网络游戏中虚拟商品感知易用性对其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感知有用性、玩家神经质在其中的作用。采用虚拟商品使用意愿问卷、感知易用性问卷、感知有用性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对559名有过网络游戏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虚拟商品的感知易用性可显著正向预测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虚拟商品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受到玩家神经质的调节:对于低神经质的玩家,该间接效应显著;而对于高神经质的玩家,该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冥想是一种维持自我注意的身心调节技术,是缓解因压力所致的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端粒是维持染色体稳定和完整的DNA片段,大量有关冥想对端粒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阐明,通常情况下压力人群经过冥想训练能提高端粒长度并增加端粒酶活性,这种改变与压力缓解密切相关。这一积极效果主要得益于皮质醇和炎症等生物因素及心理和环境等非生物因素。未来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冥想练习的效果、增加追踪研究、多学科联合及扩大样本等找到最有利于提高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冥想方式。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基于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不合规任务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动态影响机制。通过收集分析71名新员工连续5个工作日的追踪数据发现,不合规任务会诱发新员工的不愉快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投入,工作成长观能够有效缓冲这一负面影响。以上结论拓宽了不合规任务的影响后果,并为如何干预不合规任务给新员工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9.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 Previous research has illustrated that lifestyle is correlated with widowhood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st older peopl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相似文献   
90.
荀子在《解蔽》里,对于鬼神迷信做了生动的分析批判。他说道:夏首的南边有个叫涓蜀梁的人,此人既愚而又事事恐惧。在月光明亮的晚上走路,低头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在地上的鬼,仰头见自己的头发,又以为是站着的妖怪。吓得转身就跑, 回到家中,竟然惊吓而死。由此,荀子得出结论说:凡人们认为有鬼,必定是有精神恍惚、心智不清的时候留下的印象。荀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