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创设了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两类道义情境故事,在每类故事中又呈现领域内冲突和领域间冲突两种规则冲突类型,考察了176名中学生对道义情境故事中行为者和规则制定者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倾向等方面的认识,来分析中学生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被预测对于习俗领域中的两个规则倾向会给予相同的理解,在个人领域中会倾向于接受其他制定者的规则。(2)教师被预测在领域间冲突规则中会对违规学生有较多负面看法。(3)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中学生对冲突道义情境中心理理论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结论中学生对于中学生自身及成人的认识和行为预测,因不同的道义情境领域和冲突规则而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2.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two types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social inhibition and nonsocial inhibition, to effortful control and attention in 7–9-year olds. Social and nonsocial inhibition and effortful control were assessed by questionnaires. The child version of the Attention Network Task was used to measure attention including alerting, orienting and executive atten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girls, social inhibition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effortful control and alerting, while nonsocial inhibi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orienting;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and nonsocial inhibition in predicting executive attention in boys. 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fferentiate social and nonsocial inhibition when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havioral inhibition and effortful control and attention in school-age children.  相似文献   
33.
目击证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晓歆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04,27(2):376-379
目击证人的证词对维持司法系统公正的重要性使得对目击证人的研究成为当今法律心理学和司法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击证人的错误证词是导致锗判案件的最常见原因。警方在询问、队列辨认与照片识别中的特定程序和行为,目击证人的记忆、年龄、性别、种族、自信程度等.都将影响证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4.
关于"关系性攻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关系性攻击是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研究新领域。本文从关系性攻击的提出、关系性攻击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关系性攻击研究的新进展等几个方面对关系性攻击作一介绍,并在最后对关系性攻击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一些展望,以期对关系性攻击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5.
蔡赓  季浏  苏坚贞 《心理科学》2004,27(4):844-846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中小学生目标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FI)、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量表的测试,并以路径分析的方法来确定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途径和力度。结果表明:(1)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活动后的疲劳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内部动机是导致心理健康产生变化的根本因素,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强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36.
近代西方新教差会派遣来华传教士的目的是传播福音,从事经营性实业活动等所谓"世俗化倾向"长期以来是传教士讳莫如深的话题.但事实上自1807年新教入华以来,亦有相当部分的新教传教士因种种原因从事此类活动.他们一方面直接涉及地产、酒店、百货、商业贸易等领域,赚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以自养方式从事经营性活动,拓宽教会的收入来源.此外,部分传教士还尝试将实业活动作为一种传教手段来使用,认为"实业工作将大力推进在华传教事业."  相似文献   
37.
国外对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界产生背景的回顾,并结合罪犯心理矫治这一领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元分析方法在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的应用方式和步骤,指出了元分析方法在应用于罪犯心理矫治研究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但也应看到,某些地方鬼神迷信的沉渣假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名义重新泛起,在社会生活中严重泛滥。为什么鬼神迷信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表现得如此严重?本文就其根源与对策作以探讨。一、鬼神迷信现象是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必然反映鬼神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开始仅是一种迷信而已,后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将人们已有的迷信思想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并进而产生出了有神论。有…  相似文献   
39.
反邪教运动对立法的影响力。反邪教运动把最初的目光从上帝之子扩展到所有的新膜拜团体、邪教组织,并开始寻求立法工作的支持。早在1974年,忧心的家长说服加州参议院儿童和青年委员会主席、国会参议员召集“邪教对今天的青年人的影响”听证会。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关于反邪教法规的争论,推动和说服立法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处理邪教活动的法案。某些法案提议在解除程序进行期间,允许并认可家长和家庭作为邪教成员的保护者和监督者。在其他方面,反邪教人士还探寻对“非传统宗教团体”约束和加强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强制非传统宗教团体在允许潜…  相似文献   
40.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spatial probabilities in target location during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of a visual search task. Experiments 1 and 2 demonstrated that spatial probabilities could serve as a powerful attentional bias that produced faster detection of targets in high-probability locations than of those in low- or random-probability locations. The effect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repetition priming alone. Moreover, responses to targets in low-probability locations were slowed only when a distractor was present in the high-probability location. In Experiments 3-5,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probability with an explicit endogenous cue and a salient exogenous cue. Facilitation due to spatial probability was independent of any benefit afforded by the explicit endogenous cue but interacted with the salient exogenous cue, such that the exogenous cue validity effect was compressed for targets in the high-probability locatio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patial probabilities governing target location constitute a potent bias of visual processing and, as such, can be considered an attentional cue that differs from both typical explicit endogenous and salient exogenous c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