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关于再认双加工机制的实验--反应速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力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0,23(5):560-563
采用加工分离的范式,通过对反应速度的操作,发现再认的两个成份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绩之间出现了实验性分离.测验阶段反应速度的要求不同对自动提取成绩的影响很小,但是显著地影响了意识性提取的成绩.本实验的结果为再认的双加工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2.
内外控个体差异与外显、内隐记忆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力平 《心理学报》2000,32(4):368-373
以具体图形和抽象图形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考察了内外控个体差异与外显、内隐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具体图形和抽象图形,内控被试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均优于外控被试;对于抽象图形,外控被试的自动提取成绩优于内控被试。说明不仅外显记忆对于内外控个体差异是敏感的,内隐记忆对于内外控个体差异同样是敏感的。实验结果还显示,记忆水平与材料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陈晨  张昕  孙利平  秦昕  邓惠如 《心理学报》2020,52(3):329-344
感知被信任是信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往研究大多认为, 下属感知被上司信任对下属自身以及组织整体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却忽视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基于自我评价理论,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研究1、2)与多时间点、多源的实地问卷调查(研究3), 探讨了下属感知被信任的潜在黑暗面。研究结果表明:下属感知被信任会引发下属心理权利感, 进而增加其反生产行为, 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 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高时, 下属感知被信任通过心理权利感影响其反生产行为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 而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低时, 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发现了感知被信任的潜在负面影响, 并明确了其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 为感知被信任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辩证的研究视角, 同时也扩展了心理权利感和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4.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05,28(3):748-750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但目前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的使用相当混乱。本文是对心理学中现存“自我”概念的清理,以期促进心理学有关自我问题的讨论秩序化、结构化。文中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人性、人格和自我意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外周空间线索能否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二是观察线索的信息性对该促进作用时间进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注意瞬脱和空间线索结合的实验范式,考察不同信息性线索对目标识别的促进效应在注意瞬脱期间内外的变化。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了非信息性和信息性线索。结果显示:外周线索的促进效应在瞬脱期间内显著大于瞬脱期间外;非信息性线索和信息性线索分别在较短和较长的线索-目标间隔下起促进效应。因此,外周线索能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而不同信息性线索可能引发不同的注意机制.从而具有不同人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6.
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705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和同伴提名法收集数据,探讨了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以及对二者关系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与攻击的相关系数为-0.21,这说明低自尊与高攻击有关;(2)回归方程纳入自控后,自尊对攻击的预测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表明自尊通过自控对攻击产生影响,自控在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起着中介的作用;(3)社会地位对自尊与攻击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它调节着两者关系的强度;(4)社会影响对自控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7.
从对框架效应的分析看风险决策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风险决策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微观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热门,但是从传统的决策理论到主张有限理性的预期理论大多是对决策行为的研究,决策的心理机制一直是无法解释的黑箱子。令人兴奋的是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开始用先进的神经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风险决策,试图理解神经过程调节风险决策行为的方式。文章从分析违背“不变性”原则的框架效应入手,从正反框架、确定选择和风险选择、风险规避和风险寻求、高估小概率事件几个方面,全面分析风险决策可能的神经基础。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风险决策研究扩展到不确定决策,把风险决策中的一次决策研究扩展到多次决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8.
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 这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中等强度的社交媒体使用会产生社交媒体心流体验, 使注意集中于目标信息, 并为个体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奖励和情感支持, 对执行功能有益, 但高、低强度社交媒体使用则会损害执行功能。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影响执行功能的“剂量效应”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类型对执行功能的具体影响, 还应关注不同认知水平的个体, 以进一步明确社交媒体使用与执行功能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sychology of the religios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t and Christian converts. People convert to a religious faith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at range from seeking a means of escape to a practical way of coping with life. Religious belief contains subtle and complex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elievers and their beliefs, a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religious believers, conversion of mind and personal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us beliefs on religious believers’ mental health and behavior.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bout the various motivations and paths to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30.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 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 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 与无效线索相比, 有效线索下的P1波幅更小, N1波幅更大, 正性、负性面孔N170的波幅比中性面孔大。表明当要求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时, IOR与对情绪信息的反应之间发生了分离, 表现出情绪加工的优先。这说明IOR和情绪偏向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神经通路上的适应机制, 也为进一步探究注意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