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265篇
  467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 Experiment 1, pictures were presented to subjects two, five, or eight times, and subjects were asked to imagine each pciture two, five, or eight times. Subsequently, subjects estimated the number of times each picture had been presented. Their estimates of the frequency of these external events were influenced by imagination trials; this effect was greater for good imagers than for poor imagers. Experiment 2 involved a similar design in which subjects were asked either to imagine the same referent for a word or to imagine a different referent for a word on successive imagination trials. Consistency (same referent) did not increase the influence of imaginations on immediate judgments of external frequency. Thu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were attributed to the greater accuracy (as opposed to greater consistency) of good imagers' internal generations of the stimuli. Furthermore, variation (imagining different referents), like greater accuracy, increased the effects of imagination trials on immediate but not on delayed judgments of frequency.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effects are discussed. In general, the two studies show that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tely covert generations influence their impact on estimates of the frequency of external events.  相似文献   
12.
13.
群体绩效和团队效能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近几年来 ,在群体和团队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 ,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本文在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几个与群体绩效有关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群体构成、凝聚力、激励、领导、群体目标等因素。同时探讨团队与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 ,讨论团队效能研究中的几个开放性问题 ,以及将来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最后 ,对影响团队效能的几个关键的调节因素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Suicid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S. Army soldiers. Suicide‐related ideat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suicide attempts and suicide, can cause considerable distress. In a sample of 1,663 recently redeployed soldiers, we used facto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ombat exposure, unit cohes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predicting suicide‐related ideation. We found that combat exposure wa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suicide‐related ideation, while unit cohesion w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factor. Th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indicated that soldiers who experienced greater combat exposure but also had higher levels of unit cohesion had relatively lower levels of suicide‐related ideation. In addition, those who had higher levels of combat exposure and lower unit cohesion were most at risk for suicide‐related ideat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unit cohesion in protecting soldiers from suicide‐related ideation and suggest a higher risk group of soldiers who should be targeted for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5.
权力、知识和精神病学主题——福柯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病学领域有关权力因素的讨论日渐增多,法国哲学家福柯对权力和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当代精神病学领域的相关的主题,如精神疾病、精神病院、诊断、治疗等,提出了批判性的思考,指出了其中隐含的权力因素及其历史性、文化性构成,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精神病的主题,更加关注人文因素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新建  俞容龄 《心理科学》2006,29(1):233-23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能力的概念为国外研究者广为接受,有关社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扩展,西方学者对社会能力的定义和测量、对教师期望、成绩差异、危险行为以及对社会能力的结构、作用和培养方案进行的探讨,极大地增进了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儿童社会适应和认知发展的理解。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能力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祁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6,29(3):614-617,579
本研究以适应性绩效理论为基础,在上海、北京、广州、浙江、江苏、重庆等地用问卷调查了十多个企业的管理培训实施情况,得到了334个有效样本。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得到了管理培训背景下的四因素适应性绩效结构模型,四个因素分别被命名为: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岗位持续学习以及人际和文化适应。该适应性绩效结构为管理培训评估研究中效标的确定提供了新思路。最后讨论了今后研究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喻婧  丁洁  王晓燕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6,29(4):845-847,860
本实验采用DRM研究范式,考察经验、材料性质和加工水平三个方面对虚假记忆的影响。实验首次采用句子的方式呈现,给被试提供符合经验和不符合经验的句子进行学习和再认。实验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虚假记忆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经验是导致虚假记忆产生的主导因素,加工深度同经验之间以及材料性质同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张积家  王嘉英 《心理科学》2006,29(4):957-959,943
本研究自编的“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的网名命名的动机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张扬个性、便捷自然、寻求自我价值感、祟尚流行和宣泄情感。网名命名动机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命名网名时,认为“张扬个性”与“便捷自然”较重要,而男生认为“寻求自我价值感”、“宣泄情感”与“崇尚流行”更重要。年级因素在命名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认为网名应当“张扬个性”、“寻求自我价值感”和“宣泄情感”,而高年级认为网名应“崇尚流行”和“便捷自然”。文理科学生仅在“便捷自然”动机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洪礼  胡寒春  潘运 《心理科学》2006,29(6):1464-1465,1473
对555名大学新生进行研究,探讨了大学新生的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的交流恐惧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2自我概念与交流恐惧存在较高的负相关;3个人自我、身体自我、现实自我对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