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4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分数数量表征已成为当前数学认知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基于该领域近10年来的研究发现, 总结了分数数量表征研究的新进展。首先概述分数数量表征的发展, 然后着重介绍分数数量的不同表征方式并系统分析制约数量表征的任务及背景因素。此外, 还深入探究了分数数量表征与整数、小数数量表征的区别与联系。未来研究者应注意在分数数量表征的个体差异、跨文化以及干预等方面加强考察。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选择/无选法,以估算与精确心算为研究任务,考察了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影响个体算术计算策略选择与执行的年龄相关差异。129名不同年龄儿童与成人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1)算术知识对儿童及成人的估算复杂策略有促进作用,并对提升他们心算策略运用的速度和减少错误有作用;(2)元认知监测显著影响儿童的估算策略选择,能够促进使用最佳策略;(3)算术知识在估算及心算策略执行的年龄差异方面起完全中介作用,元认知监测则在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发展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算术知识对元认知监测在估算及心算策略执行上的作用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对估算的策略选择则不存在中介作用,这表明元认知监测在估算策略选择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讨小学儿童的数学态度、学业拖延、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就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对515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在儿童的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着即时和纵向中介作用;(2)不同水平数学元认知个体在纵向中介模型中“数学态度→数学成就”这一路径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较积极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减少小学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而提高其数学成就,而高数学元认知则能够监控和调节个体的数学态度,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成就。该发现为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测量估计(简称估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数学认知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自编的测验任务对747名青少年估测能力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测验任务包括长度和面积估测两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采用了图形和实物两种题目形式。被试平均年龄为17.11岁。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估测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青少年的总体估测能力普遍较低;(2)青少年的估测能力在初中阶段会显著提高,但之后的发展相对缓慢;(3)青少年的估测成绩易受任务类型和题目形式的影响。对长度任务的估测成绩好于对面积的估测;对图形题目的估测成绩好于对实际物体的估测;(4)青少年的估测能力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抽取济南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5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数学估计任务和元认知状态问卷(SMI),考察了初中生数学估计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估计能力总体较差,未显示出稳定的性别差异。元认知监控的四个维度与数学估计表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元认知监控对估计成绩的回归分析来看,自我意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估计整体表现。其中,计划可以正向预测估数和估算成绩,自我意识可以正向预测估测和估算成绩。文章特别讨论了数学估计与元认知加工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项疫苗临床试验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讨论了如何在科学研究中贯彻落实GCP。结果表明,ICH提出的13项GCP指导原则在疫苗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GCP不仅是临床试验的管理和指导原则,同时也保护研究对象的权利、保证资料的可信和自觉遵守标准操作程序(SOP)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与策略选择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 并在随后的30年里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 涌现出了不少新的相关研究。基于近10年的国内外研究, 从学习与记忆、问题解决、策略干预三个方面就当今元认知与策略选择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基于梳理, 认为元认知在高水平调节、基本记忆策略与策略干预、深层次运作机制及创新研究技术手段方面尚需突破。  相似文献   
18.
司继伟  徐艳丽  封洪敏  许晓华  周超 《心理学报》2014,46(12):1835-184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和选择/无选法范式, 在两位数加法心算和估算中, 探索高、低数学焦虑个体的算术计算策略运用及其内在机制。行为结果:数学焦虑效应在策略运用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都不显著; 而脑电结果:高数学焦虑个体的N400波幅显著高于低数学焦虑个体; 选择条件中, 估算与心算的数学焦虑效应的N100波幅差异; 无选条件中, 高低数学焦虑个体N1-P2复合波的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显著。数学焦虑效应在策略编码(0~250 ms)和策略选择/执行阶段(250 ms之后)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六年级儿童的估算水平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Lemaire与Siegler提出的儿童认知策略的一般概念框架,运用自编的估算题目对210名小学六年级儿童的估算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学六年级儿童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只是所给估算答案明显受到数字类型和运算规则的交互影响;他们会运用多种估算策略,但各种策略的使用频率、执行速度和准确性都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还对儿童估算策略的评估做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数学焦虑对儿童数量表征表现的可能影响及认知抑制的潜在调节作用,选取70名小学三年级儿童(高焦虑组36人,低焦虑组34人)为被试,在对抑制条件进行操控的情况下,要求其完成符号、非符号数量表征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数量表征任务中均出现距离效应,与符号数量比较任务相比,高焦虑组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焦虑组,且高焦虑组表现出了更强的距离效应。鉴于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更能反映出个体近似数量系统(ANS)的敏锐性,上述结果意味着高数学焦虑儿童的数量表征更不精确,其在相对复杂问题上较差的表现或许源于基本数量能力缺陷。本研究还发现认知抑制能够调节数学焦虑对个体非符号数量表征的影响,抑制条件下高低焦虑组儿童在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大于非抑制条件,抑制条件的设置提高了个体对工作记忆资源的需求,此时焦虑情绪对认知资源的消耗会造成任务所需资源的不足,进而削弱高焦虑个体的认知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