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村亲子关系模式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俊卿 《心理科学》2004,27(5):1212-1213
本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分析了我国农村亲子关系的模式和特点。研究发现:(1)农村亲子间的亲密度低。亲子依恋不强.亲子交往的频率低。(2)农村父母对子女有偏爱现象,更加偏爱男孩和排行靠前的孩子。(3)农村儿童对母亲更加信任和依恋。更亲近母亲。  相似文献   
992.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采用量表法以 3 1 4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评估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检验表明 ,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的社会支持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而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以及家庭支持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回归分析表明 ,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 ,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93.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意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994.
葛存根  朱永新 《心理科学》2003,26(3):411-414
《三十六计》是“中华管理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更能凸显“中华管理智慧”的比较优势。本文主要关注《三十六计》对道家精髓的吸纳问题,拟从四大变理心理思想的角度对其进行离析与提炼,并略论其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自我表征特点与成败情境下的自我关注选择倾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境实验,探讨成功与挫败情景下儿童的自我关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自我描述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成败评语的影响。并且,被试自我概念特征与成败情景下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来自不同学习环境的被试自我表征有不同的倾向性。本文分析了这些现象在儿童自我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我们修订的瑞文推理为材料,对145名儿童图形推理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在解决图形推理问题时使用六种策略,它们分别是分析策略、不完全分析策略、知觉分析策略、知觉匹配策略、格式塔策略和自主想象策略;不同年龄儿童在解决不同类型题目时的策略使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决数量规则题中,知觉分析策略在整个小学儿童阶段占主导地位,而在解决加减规则题中,分析策略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小学二年级开始出现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飞跃,二年级儿童开始能够同时观察到两种规则,五六年级儿童更能够不受题目形式的影响.而是从本质上把握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997.
该研究探讨了弱智儿童视觉-动作控制能力。弱智儿童被试30人,平均年龄13.5岁,平均智商53.9。实验结果与正常人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弱智儿童的视觉-动作控制能力只相当五六岁正常儿童的水平,远落后于正常中青年及老年的水平。这表明,智力缺陷与发展水平对人的视觉-动作控制能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明清两代 ,有四部以“孟子”为书名前冠的著作 ,作者分别是黄宗羲、戴震、焦循、康有为。他们在《孟子师说》、《孟子字义疏证》、《孟子正义》、《孟子微》中 ,对《孟子》这一经典文本注入了自己有创意的见解。这些独创的观点 ,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这四位思想家不同于传统的启蒙风貌与近代意识 ,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999.
To date,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personality expression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Given that the Chinese languag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native speakers in the world,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Chinese language use. In this research, we analysed Chinese microblogs and identified word categories and factori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We also compared our results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n English and showed that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has both universal‐ and language‐specific aspects.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via content words is more likely to be consistent across languages than expression via function words. This make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uncovering universal patterns of personality expression in language.  相似文献   
1000.
The Transconceptual Model of Empowerment and Resili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52, 2013, 333) suggests that a set of resilience and empowerment resources fuel both initial and sustained participation in collective action.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a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Hong Kong,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subset of those resources that are relevant in ongoing collective action: efficacy, skills, and maintenance. As individuals possess varying combinations of these resources, 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d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to test how patterns of empowerment and resilience resources influence initial and long‐term collective action. Five groups were identified: (a) Uncommitted/Uninspired; (b) Committed to Status Quo; (c) Mainstream Populist; (d) Empowered; and (e) Ambivalent. ANOVA and ANCOVA analyse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in initial and long‐term participation. Groups with higher level of resources reported greater levels of initial participa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however, high resource groups did not uniformly report greater levels of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future collective a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processes tested, collective identity emerged a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redictor differentiating initial and sustained participation. Finding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raise questions about how individuals with multiple identities can come together and participate in collective 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