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6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268名中学教师在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攻击性行为和考试焦虑五种问题情境下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有效性和使用可能性的评定以及性别、教龄因素对教师评定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具有情境性,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认可和真正在具体情境中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在厌学和退缩行为情境中,教师倾向于认为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自我中心情境中,行为疏导型策略更有效;攻击行为情境中,惩罚约束型策略更有效;在焦虑情境中,言语疏导型策略更有效。在采用可能性的评定中,对学生的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和焦虑问题,教师都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型策略;在攻击行为情境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行为疏导型策略。(2)与性别相比,教龄是影响教师评定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有效性的较为敏感的变量。在厌学情境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责任转移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在自我中心情境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责任转移型策略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2.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7~9岁汉族、基诺族、布朗族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年龄及性别差异是否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汉族儿童的结果与基诺族及布朗族儿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7~9岁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未见男女性别上存在“心理旋转”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3.
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实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鸿伟 《现代哲学》2002,(3):113-117
本文从卢卡西维茨关于亚氏三段论的分析出发,针对学术界中“三支论式”是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转为三段论推理或外设三段论推理等观点,从工具的使用到工具的锻造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的实质是论证而不是推理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4.
Because televis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hape cultural beliefs about both sexual norms and appropriate workplace behavior, it seems important to examine TV’s portrayal of “sexual etiquette” in the workplace. In a content analysis of two episodes of every primetime comedy aired on all broadcast and cable networks during fall 2000, we coded every sexual remark and behavior made in a workplace scene. Across all networks, 85 percent of programs and one in four workplace interactions contained some type of sexual content. Overall, a viewer is likely to hear eleven sexual remarks and see two to three sexual behaviors in a workplace setting per hour; this jumps to twenty-three remarks and nine behaviors on cable networks. Sexual remarks were mostly explicit, made in an office setting, by White men, and were rarely (1.4%) about sexual harassment or discrimination. Although sexual content in the workplace was generally less common on broadcast than cable networks, a broadcast network (Fox) actually had the highest overall rate, with sexual content in 38 percent of workplace scenes. Given tha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V teaches youth about sexuality and cultivates sexual attitudes and beliefs consistent with televised portrayals, it is alarming that youth may learn from television that sex in the workplace is not only commonplace, but also to be tolerated and enjoyed.  相似文献   
195.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 and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men and women organ donation advocates (N = 362) as part of a national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i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emperaments, and attitudes about organ donation advocacy. Goals included identifying unique traits for advocates, and respons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CI and questionnaire. The TCI results included high scores on Cooperativeness and Self-Directedness, and low on Harm Avoidance dimensions.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advocates were White, married, college-educated females, who typically spent less than 2 hr with potential donor families, were satisfied with life and job, and believed they would be in a donation position 2 years from the time surveyed. TCI and questionnaire measures were correlated for Self-Transcendence and Spirituality, Helpfuln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Compa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96.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崔丽娟  刘琳 《心理科学》2003,26(1):64-66
本研究对110名本科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和他们在对他人的信任感、主观幸福感及社会疏离感三方面的社会性发展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对互联网的依赖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疏离感,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7.
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石林 《心理科学》2003,26(3):494-497
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但在我国研究还较少。本文从工作压力的定义、对于工作压力的测量、影响工作压力产生的因素、工作压力的后果、以及应对这几个方面介绍这一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作者认为这一领域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8.
张林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3,26(4):603-607
本研究随机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共442人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考察了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习坚持性则通过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坚持性二者相互影响;(3)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依次为,学习效能感最大,学习策略运用其次,学习坚持性再次。  相似文献   
199.
陈燕 《伦理学研究》2003,(5):100-105
经济是城邦的基础,德性却是引导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然而,私有制和公有制是两实现经济与道德和谐关系的不同手段,这种差别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平等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0.
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韫佳  初敏  贺琳 《心理学报》2003,35(6):734-742
通过两个独立进行的重音标注实验对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l是由60位普通被试参加的音节重音突显度的知觉实验。实验2是由本文三位作者参加的重音类别标注实验,在此实验中语句重音被划分为节奏重音和语义重音。实验2中对于语句重音的分类性标注结果得到了实验l中普通被试对音节重音突显度知觉结果的支持,这说明人们确实能够感知到两种不同类型的重音。实验结果还表明,节奏重音倾向于出现在较大韵律单元内的最末韵律词的末音节上,并且与适当的停延相伴生,语义重音的分布则与语句的韵律结构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