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6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6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极盛 《心理学报》1980,13(1):32-38
建国以来我国心理学已经历了三十年的曲折发展过程。现在,我们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对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探讨,就成为我国心理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 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开端,至今整整一百  相似文献   
82.
林仲贤  方至 《心理学报》1980,13(1):11-17
一 实验心理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建立于前一世纪的中叶,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在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心理学被介绍到中国来还是在清朝末期,最早的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的。解放前的旧中国已有七、八个高等学校设置了心理学系,除了讲授普通心理学课程外,还开设  相似文献   
83.
本工作的目的为继续探讨皮肤感觉(电感受性、电痛觉)的暗示感受性和针刺镇痛的关系。被试为30例正常人。方法:针刺镇痛的效果是通过观察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的抑制效应,以第一体感区的P_2次波幅变化为客观指标。暗示实验重复过去方法。主要结果:1)针刺能镇痛,针刺对多数被试(21/3D)能抑制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2)暗示后电感受性和痛阈均有提高(分别为31.26%和18.37%)3)暗示感受性高低和针刺抑制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没有相关(P>0.50)。还看到被试对针刺能镇痛的信任程度与针效无关,提示暗示在针刺镇痛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The threshold of a brief signal temporally centered in a noise masker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s the masker is increased in duration. We discuss two explanations for this “over-shoot” phenomenon which consider the role of peaks of an exponentially weighted sliding integrator. One such explanation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inding that the steepness of the psychometric func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monotonically as its location moves first right and then left.  相似文献   
85.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一年来各协作单位关于超常儿童的研究进行的简要总结,着重在根据现有调查和追踪研究的材料,概括出超常儿童共有的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进一步开展协作研究提出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6.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肤色色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色差测色计对548名3—17岁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脸颊部肤色色度测定,分别测出X、Y、Z三刺激值及x、y色度坐标。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肤色色度值为x=0,3828,y=0.3454;反射率为26.02%;主波长为590.2nm;刺激纯度(Pe)为27.4%。女性的反射率略高于男性,反射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的趋势。男性的肤色刺激纯度则略高于女性,饱和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结果和成年人的比较,反射率较之成年人高3%左右,饱和度则低4%左右,主波长则较长约0.9nm。  相似文献   
87.
邵郊  林国彬  陈劭夫 《心理学报》1981,14(3):112-117
文昌鱼的中枢神经系统早在上个世纪就受到神经解剖学家们的注意。这是因为它代表着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很典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动物身体的背侧开始有了神经管。这个神经管在外形上很象脊椎动物胚胎初期形成的神经管,其内部的神经组织也较简单。此外,正如神经管初成阶段的脊椎动物胚胎一样,文昌鱼还不具备发育的和特异  相似文献   
88.
赵莉如 《心理学报》1983,16(4):13-21
在我国古时,虽然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但对心理问题的论述却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和医药学家,他们对心理的研究,散见于各代的经、理、文、医学的群籍中,既有叙述的理论,也有应用的资料。但我国最早的心理学书却是从西方心理学翻译过来的。关于西方心理学传入我国始于何时?何人?背景条件如何?确是研究我国现代心理学起源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不可缺少的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89.
A cross-cultural experiment tested predictions regarding reward allocation decisions among sub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ive independent variables—two between-subject factors (American vs. Chinese; instrumental vs. unspecified vs. social-emotional allocator orientation) and three within-subject factors (high vs. low employee competence, social skill, and mobility). In general, Americans and Chinese distributed rewards quite similarly: In both cultures, allocators distributed greater rewards to employees who were more competent and possessed greater social skill. In both cultures, instrumental allocator orientation induced stronger tendencies to base allocations on competence; social-emotional allocator orientation induced stronger tendencies to base allocations on social skill. In both cultures, subjects engaged in competence-based "rational selective exploitation"—among highly competent employees, those with greater professional mobility received larger portions of the reward pool than did counterparts with constrained mobility. In both cultures, subjects also evidenced an unexpected social-skill-based rational selective exploitation—among employees with good social skill those with greater professional mobility received larger portions of the reward pool than did counterparts with constrained mobility. However, there were a number of interactions with culture that ran contrary to our a priori predictions: We hypothesized that Americans would exhibit greater individualism by focusing on competence in allocating outcomes, and that Chinese would exhibit greater collectivism by focusing on social skill. Although Americans did attend to employee competence more than Chinese, Americans also attended to employee social skill more than Chinese.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an expande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nature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相似文献   
90.
辅音特征和声调识别中的耳优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1,24(2):21-28
本文用双耳分听方法,用识别率和知党空间结构指数等指标,探讨左右耳在辅音特征和声调辨别上的优势问题。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右耳辅音识别率高于左耳,声级对侧化效应有显著影响;(2)右耳辅音特征识别率高于左耳;(3)两耳的辅音知觉空间维度和维度的主次关系一致,辅音在知觉空间中的分布也无显著差异;(4)两耳声调识别率无差异,且声调知觉空间也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