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7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9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失败恐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败恐惧(Fear of Failure,简写为FF)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失败恐惧概念结构的演变、测量工具由单维到多维的发展过程、失败恐惧特质形成和预防的心理动力学探讨以及多维测量工具在失败恐惧干预方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比如失败恐惧是否存在跨文化、跨领域的差异,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失败恐惧研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882.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沛  刘峰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22-827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极的社会认同结果。外显“社会威胁”的测量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测量“社会威胁”的内隐方法则以心脏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作为测量指标。社会认同威胁的实验研究将群体分化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操纵群体地位的差异,通过模拟社会游戏来了解群体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生理反应。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下述问题:对社会认同威胁概念的建构、跨文化研究及其内隐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883.
王小英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7,30(5):1261-1264,1271
综述了精神分析在日本的传入与发展。包括:(1)精神传入日本的历史轨迹,如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学视角的传播;(2)精神分析在日本的发展,如精神分析疗法的推广,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3)日本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相似文献   
884.
青少年自我描述归类与人格维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峰  崔红  胡军生 《心理科学》2007,30(2):272-276
对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内容进行归类时发现,依据不同的归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人格结构。500多名青少年学生提供了620个不同的对自我的描述,除9个项目属于对身体和家庭状况的描述外,所有的人格特征既可以归属到中国青少年人格结构的19个二级因素,又可以归属到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30个层面。这一结果表明,外显的人格特征分类无法准确表达人格结构的实际构成,人格结构的确定还需要实证评定及对内隐结构的探索。文中还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本土化)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85.
5~8岁儿童对模糊信息具有多重解释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彦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7,30(1):158-161
参照Carpendale和Chandler的实验范式,研究儿童对于“人们可能对同样信息给出不同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解,考察5~8岁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表明,5岁儿童不能理解心理过程的解释性,认为同样的信息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从6岁开始,儿童才认识到,模糊信息可以有多种解释,但6、7岁时的这种理解并不完善,成绩随着任务要求而变化。8岁儿童才有比较稳定的解释性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886.
成功老龄化的SOC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叶梅  陈国鹏  宋怡 《心理科学》2007,30(2):377-379
本文简单回顾了关于成功老龄化研究的历史,综合阐释其定义及指标,并引入Baltes经典成功老龄化的SOC模型,详细介绍它的原理及其组成部分——选择、优化和补偿,并概述它对老龄化满意度的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7.
王婷婷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7,30(6):1486-1488
本研究以526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自行编制的"高中生认识论信念问卷",考察了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性别差异、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学校差异;在整合建构信念、能力信念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在零散接受信念上存在着学校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88.
12-20岁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黎琳 《心理科学》2007,30(3):555-557
以334名12~20岁个体为被试,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这一年龄阶段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被试前瞻记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且在14~16岁发展最快;提高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负载,会使前瞻记忆成绩降低;前瞻记忆与当前任务的完成呈负相关。表明前瞻记忆是一种策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889.
王霏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07,30(2):468-470
推理是人们认知的根本。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内在(个体差异)因素和外在(任务)因素。该文主要针对影响三段论推理的内在因素(个体差异)进行评论,并且讨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90.
采用Eyet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表征和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差异。被试为小学3年级学生.聋生12名.听力正常学生8名。研究结果表明:(1)在解决加减文字题时,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在阅读方式、关注关键信息上有显著差异,很多聋生阅读没规律.漏看文字题的关键信息;(2)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困难与其不能正确表征文字题的文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