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张阳  付佳 《心理学报》2007,39(1):35-42
采用双任务干扰范式探讨了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言语、空间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只有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动态范式中的返回抑制才受到损害。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不但在静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92.
杨丽珠  王江洋 《心理学报》2007,39(4):668-678
采用追踪研究,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5年后结合教师访谈与评定、同伴提名、儿童自评等方法综合评定这些儿童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探讨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的预期作用。结果表明: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水平可以预期其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水平。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儿童在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总体发展也好,其遵守规则与执行任务能力、与教师交往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社交情绪发展水平都显著高于那些在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低的儿童;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293.
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7,39(2):235-241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两项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明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在“记得”与“知道”指标上并无差异;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和“记得”判断成绩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分类方法,自我参照效应反映了个体自我对于记忆加工的影响,群体参照效应则主要反映了集体自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4.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相似文献   
295.
忏悔观念与中国文化之悔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文 《现代哲学》2007,2(6):128-134
文章从中西忏悔观念在中国文化忏悔精神现代讨论中的不同命运入手,通过对"忏悔"概念在语源创生和语际转换中对应状况的梳理,明确了该主题思考的应有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悔过意识的文化底蕴作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296.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记述扁鹊和仓公医事活动的专篇.目前,中医界大多集中在对其原文的医古文语言学分析、扁鹊和仓公医事活动年代的考证、所载病案的病因病机与诊法的探讨等方面,而专篇探讨扁鹊和仓公治疗学思想的研究尚缺,本文就此加以论述,并与《内经》简单地对照.  相似文献   
297.
重点讨论了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和评价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环境评价和教师评价方面提出了重视学生感受,重视教育环境的动态评价,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评价的分析反馈机制等看法.  相似文献   
298.
29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伦理,已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德"或"母德",这是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经过以后历代的兼收并蓄和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儒、道、佛融合一体的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促使人们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时代的反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为东西方道德观的比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00.
彝族灵魂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深信"灵魂不灭",并形成独特的灵魂崇拜。灵魂产生与影子、梦境有关。生是灵魂转世,死是灵魂归祖。灵魂的数量和形状不统一,灵魂附体方式也不同。活人的灵魂会出体、附体和落魂,由此产生叫魂、招魂。灵魂有善恶之分,所以有敬祭和驱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