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高超 《逻辑学研究》2014,(4):87-104
陈晓平教授对塔斯基的"真"理论提出四点批评,并给出了使用"T′模式"作为真之定义的建议。但"T′模式"并不具有"内容恰当性"和"形式正确性",其引入的对"p"的摹状词解释比塔斯基的方案更复杂,对"真"进行递归定义在现有逻辑学内是不可能的。陈晓平教授对塔斯基"真"理论的批评和建议的失误之处在于误解塔斯基的原意、引入形而上学词项、需要新建形式逻辑。总之,其作为真之定义的"T′模式"是"不能允许地冗长"。  相似文献   
602.
众所周知,哥德尔是一位实在论者。然而,他在构造主义数学方面也有着精深的研究和重要的工作。例如,哥德尔的否定性翻译和《辩证法》翻译。这些方法在现今的数理逻辑研究,尤其是证明论中有广泛的应用。而本文关心的是这些工作在数学基础和数学哲学方面的价值。我们将介绍、整理哥德尔的这些成果,并试图将它们编制成一幅围剿直觉主义的布阵图。我们也会讨论其中的薄弱之处,并由此碰触哥德尔哲学中一些挣扎而神秘的地方:绝对证明、概念理论和心物关系。  相似文献   
603.
通过对341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任务测查,考察了父亲情绪表达、儿童气质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外显、内隐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积极情绪性对其外显行为问题与社会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性对其社会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较强地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社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努力控制、消极情绪性对儿童社会适应有显著交互作用,父亲情绪表达对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04.
刘凤英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6):1289-1294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自我名字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中向被试随机呈现大圆、小圆及名字,被试的任务是辨别大圆和小圆,名字是任务无关刺激。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自己的名字引发的P2及P3波幅都显著高于名人的名字及陌生人的名字。 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了P2波幅上的“自我名字效应”,即,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不仅表现在晚期成分P3上,同时还表现在早期成分P2上。所以,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过程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加工阶段,前一个阶段可能是自动化加工,不需要意识参与,后一个阶段是意识加工。  相似文献   
605.
1994年Gabbay等论证了时态逻辑的公理化系统和证明论方法不适于时态数据库推理建模,因此目前主要使用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做推理。然而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缺乏公理化性质约束,形式晦涩,无直观性与运算性,因而一般不用于知识推理。另一方面,1983年Allen提出了13种时态关系运算,并使用区间逻辑对时态关系进行表达,但这些运算只能表示时间本身的运算关系,未能体现时间与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不能表达时态数据库属性间的推理与运算。此外,时态数据库中仍存在着许多开问题,例如在做属性推理与运算时出现的Now语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类型逻辑系统,其主要思路为将属性映射为类型,将类型映射为时间向量子集,以时间向量集为逻辑语义模型,在推理中从句法逻辑系统剥离对时间的表示,减少逻辑算子,与时间相关的运算单纯由语义模型支持,从而降低复杂性,提高运算能力。并且由于该类型逻辑系统是基于构造性语义的,能直观解释Now的不确定性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对该系统的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应用示例,从技术可操作性上介绍了根据该类型逻辑设计的时态推理中间件原型及工作流程,最后从元理论范畴证明了系统可靠性与完全性的逻辑性质及切割消除与判定性的证明论性质。  相似文献   
606.
一般的认知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假定,人的心智特征和结构具有普遍性,而跨文化研究则表明,东西方人的认知模式具有差异性。以推理这一基本而主要的思维形式为切入点,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比较认知理论与跨文化研究关于推理机制的成果:并在双过程加工理论的框架下,寻找推理机制的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的边界条件,整合上述两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07.
2011年6月13-18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举办了逻辑、语言和哲学讲习班与研讨会。本次活动的主旨是:对逻辑学、自然语言和哲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中的一些课题进行深入的介绍,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展示逻辑学在跨学科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为期五天的讲习班与为期一天的研讨会。活动的参加者有:阿姆斯特丹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范丙申(Johan vanBenthem)教授,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斯托科霍夫(Martin Stokhof)教授,哥德堡大学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威斯特斯达(Dag Westerstahl)教授,  相似文献   
608.
框架问题的核心命意乃是:在对智能体的行动进行表征之时,如何能够在有效地表征出行动的效果之时,避免对于其非效果的表征?对于符号主义路数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框架问题的确非常棘手,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对于行动的知识刻画必须引入大量的框架公理,并由此使得系统的计算负荷剧增。从历史上看,人工智能界赖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诉诸于"关于惯性的常识律"或缺省逻辑,即在行动表征中预设:没有被表征式牵涉到的"世界其余部分"都将保持惯性。另一条路径则采纳了海耶斯的"素朴物理学"表征方案,即试图把日常物理学知识全部用谓词逻辑公理化,让系统自动推算出哪些动作会导致哪些结果。本文将论证,这两条道路其实都走不通。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定性》中寻找灵感,建立一个关于信念网动力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某些知识节点的激发只会导致某些与之毗邻的节点的激发,因此,对于特定问题求解路径的表征,就能够避免对于一个更大范围内的知识网络的牵涉。框架问题也有望借助于这个模型得到解决。最后,我将利用"非公理推演系统"(NARS)为这个模型提供一种尽量逼真的工程学模拟。  相似文献   
609.
6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