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Feminist theory of intimate violence is critically reviewed in the light of data from numerous incidence studies reporting levels of violence by female perpetrators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males, particularly in younger age sampl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methodology of these studies is mad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Conflict Tactics Scale developed and utilised by Straus and his colleagu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der disparity in injuries from domestic violence is less than originally portrayed by feminist theory. Studies are also reviewed indicating high levels of unilateral intimate violence by females to both males and females. Males appear to report their own victimization less than females do and to not view female violence against them as a crime. Hence, they differentially under-report being victimized by partners on crime victim surveys. It is concluded that feminist theory is contradicted by these findings and that the call for “qualitative” studies by feminists is really a means of avoiding this conclusion. A case is made for a paradigm having developed amongst family violence activists and researchers that precludes the notion of female violence, trivializes injuries to males and maintains a monolithic view of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  相似文献   
422.
就"细胞凋亡"这个热点名称进行探讨,从凋亡的起因及定义、由凋亡定义引起的哲学思考及就定义所做的建议进行分别论述.凋亡最初提出的是一种形态学特点,描述与坏死相对应的细胞解体的主动过程,之后大多数文章把凋亡定义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并逐步演绎把死亡之前的细胞内生化变化称为凋亡.由此引起凋亡判断标准的混乱,并产生相关的药理学问题.细胞凋亡的实际情况与人类冠以的定义产生矛盾,其根本原因是真正实体与人为定义概念的哲学思维的混淆.提出应用直接描述真正实体的名称较凋亡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423.
现代医学的时代特征与医学的应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1世纪的医学将真正从生物医学发展为人的医学,医学文化将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医学将更加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生态伦理化和多元化,医学目的也必将多元化。医学是时代的医学,但医学在走向人学。  相似文献   
424.
疾病诱因是医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有显著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对疾病诱因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提出并探讨了以下问题:研究疾病诱因的意义;疾病诱因的本质属性;疾病诱因与病因、危险因素的关系:“诱发”和“疾病危险因素”两概念辨析;疾病诱因的不同类型;疾病诱因发生作用的一般机制和医学实践中处理诱因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425.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7,20(4):3-10
本文主要探讨戴震关于认识和情欲的心理思想。在认识心理思想方面,主要从三个观点、关于感知、关于心知、关于感知与心知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主要从两个观点、关于情、关于欲、关于对待情欲的主张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26.
关于外部奖赏如何影响内在动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韬 《心理学报》1987,20(4):19-26
近年来,关于动机的研究发现外部奖赏会影响人们对课题的内在动机。本实验以小学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外部奖赏如何影响内在动机的过程。结果表明,诱因之间的对比是引起内在动机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7.
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汉字单词和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同时呈现在左视野和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与中央视野的二个刺激是否属同一范畴,对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对汉字单词的处理为大脑左半球占优势,对图片材料的处理为大脑右半球占优势;(2)判断方式(异判断和同判断)在左半球和右半球之间未显示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28.
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3—6岁幼儿在不同活动中和不同语言指示下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幼儿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人给予明确具体的语言指示,或对其活动加以组织,对三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起什么作用,对四岁以上幼儿才逐渐起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成人单纯以语言来加强动机作用对各年龄组幼儿均无作用;但动机与一定的角色情境相结合,则有显著效果。由此可见,幼儿有意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因此,为提高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9.
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两个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学校情境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榜样的模仿和对同伴团体的从众都比较普遍;在小学高年级,榜样的作用下降了,而对同伴团体的从众倾向在高中以前一直很明显。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0.
和内省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内省有各种各样的,不宜不加区别地赞成或反对内省。一直受到批评的只是古典内省,而这种内省在铁钦纳1927年逝世以后,在实验室中已经无人使用。现在还经常使用的内省,如被试对刺激的评价或判断等,包括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在内,从来没人反对过,并且已成为心理实验的惯例。作者认为被试只能报告他心理过程的结果,要求他报告出心理过程本身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赞成和反对哪种内省方面没有重大分歧,可否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对其它枝节问题先放一放,等到新的事实累积多些时,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