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4篇 |
免费 | 678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41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145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256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09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316篇 |
2006年 | 318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81.
782.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尚,如何使成长中的青少年不在这个虚拟的娱乐世界中“玩物丧志”,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使用互联网娱乐服务过程中的基本现象,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进行疏导.该研究通过对3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着直接的正向作用;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对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着直接的负向作用;(2)宜人性、外向性均可以通过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间接地影响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3)客观社会支持会影响主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83.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双元孝道及普遍尊老的关系。结果显示:(1)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及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对权威性孝道具有正向显著预测作用,(2)权威性孝道在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和普遍尊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和普遍尊老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父亲的情感温暖对普遍尊老具有直接作用,母亲的情感温暖通过互惠性孝道间接影响普遍尊老。父母关爱性和控制性教养方式对双元孝道和普遍尊老遵从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84.
考察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对以后社会行为的预测。对 176名儿童进行 2年追踪 :2岁时 ,观察他们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 4岁时 ,对他们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自由游戏活动进行观察 ,评价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退缩性。在儿童完成分车票任务和收拾玩具过程中对其任务坚持性进行评价。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在预测 4岁时社会行为上早期情绪调节策略的主效应显著。这表明 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显著地预测儿童 4岁时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该研究以24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反馈类型:成功、失败)×2(任务重要性:重要任务、不重要任务)×2(外向性:内向、外向)组间设计探讨成败反馈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以及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反馈类型、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的主效应及三者的交互作用效应均显著。(2)成败反馈与任务重要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失败反馈条件下,执行重要任务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执行不重要任务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3)成败反馈与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失败反馈条件下,外向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内向被试。(4)在失败反馈条件下,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