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6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269篇
  4667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沛  李晶 《心理科学》2003,26(6):1020-1024
本研究利用三段论评价任务,分析了已有信念与三段论逻辑状态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三段论推理判断中信念偏差的存在与作用机制,同时从信念偏差角度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发现:1.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判断过程中存在信念偏差效应;2.信念偏差效应以逻辑状态与结论可信性交互作用的方式存在;3当逻辑结果与信念相一致时,信念会促进逻辑反应,反之则妨碍逻辑反应;4.信念偏差效应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单模型三段论问题影响最大,而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多模型三段论问题相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72.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相似文献   
273.
马川  李晓文 《心理科学》2007,30(2):474-477
性别的同一性是自我同一性的一部分,是人格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性别的同一性概念已经从性同一性转移到性别同一性。对性别同一性的研究角度经过了概念认知、图式认知和社会认知的探索,目前开始进入人际关系角度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性别同一性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74.
刘希平  李永梅 《心理科学》2007,30(5):1091-1094,1072
关键诱词是指在学习中没有出现的、跟所学单词有一定关联的词。学习者对关键诱词提取时错误再认率(即虚报率)较高,这被称之为错误再认现象。有人认为是要点表征导致了错误记忆,但也有人认为记忆中是字词表征起主要作用。本研究针对要点表征和字词表征对中学生英语单词学习中错误再认的影响进行了2×7的混合设计,分别考查了分类分组呈现单词和随机呈现单词对中学生英语单词再认的影响,同时考查了关键诱词的虚报率与学习次数的关系。发现:(1)学习分类分组呈现单词的被试,对关键诱词的虚报率明显高于学习随机呈现单词的被试,说明要点表征在错误再认中起着重要作用;(2)对关键诱词的虚报率与学习次数之间呈现倒V型的关系,说明在学习初始阶段,要点表征在错误再认中起主要作用;但在学习的后期,字词表征在再认中的作用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75.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才源源  崔丽娟  李昕 《心理科学》2007,30(1):169-172
在质的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16-24岁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编制问卷,进行了量的研究。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游戏心理需求问卷由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三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施用;(2)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程度与其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6.
体验活动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情感反应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飞 《心理科学》2007,30(3):708-711
冲动性购买在商场和超市的零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本研究以旅游者和旅游购物为实证研究对象,在323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体验活动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其情感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激发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方面,顾客参与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顾客学习,再次是顾客娱乐;顾客参与会导致更多的快乐的情感反应,而快乐的情感反应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顾客学习会导致更多的支配的情感反应,而支配的情感反应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77.
郭瑞芳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7,30(4):903-905
腹侧通路与背侧通路是视觉加工的两条通路。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腹侧和背侧通路与词汇阅读有关。其中腹侧通路与词汇识别有关,背侧通路与阅读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简要回顾了两条通路在词汇阅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8.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实验1相似。成人在FB任务上的不佳表现与成人具有心理理论的事实相悖,说明把通过FB任务作为衡量心理理论的唯一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79.
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客体信息的视觉工作记忆问题引发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不少成果。本文对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容量及保持时间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存储单元和容量问题的"强客体"假设、"弱客体"假设和双重存储机制假设,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80.
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速度减慢及学习改善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工作应用人机对话方式完成心算、符号数字、数字鉴别和计数四项作业认知速度年老减慢及学习改善过程的研究,被试350人,46—75岁。研究结果表明:四项认知作业速度随年老进行性减慢;然而,老年人经学习训练认知作业速度可明显改善。上述变化程度与作业所需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年老过程中枢信息加工过程速度的减慢快于外周感觉─运动过程速度的减慢,学习改善作用也可能主要是中枢过程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